×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ISSN 1008-0821 CN 22-1182/G3
首页
关于本刊
投稿指南
出版政策
期刊浏览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订阅
选题指南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出版道德
版权声明
预印本政策声明
AI政策声明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01
★ 专题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 信息传播与信息规制
★ 专栏:信息管理实证研究重要理论的研究应用及其展望(六)
全选
|
专题
Select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信息报道的网络舆情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
马续补, 陈颖, 秦春秀
2020,40(10): 3-10,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新型冠状肺炎防治的科研信息报道是公众关注的重要话题,极易引发网络信息泛滥和社会公众恐慌。如何引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信息报道网络舆情走向成为重要课题。[方法/过程] 本文选取"双黄连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在新浪微博上分别爬取原始话题和回应话题下的发帖、转发和评论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情感分析法等方法讨论科研信息报道的社会热度和公众态度,分析官方媒体和权威专家的回应对事件舆情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公众高度关注科研信息报道,并表现出较为极端的情绪;而官方媒体和专家的权威回应会影响到事件的话题热度,进而影响公众情感取向。官方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公众获取科研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官方媒体-权威专家-普通公众"三方协同的管控机制,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信息报道所引发的网络舆情。
Select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国网民关注度分析——基于新冠肺炎网络舆情数据
陈璟浩, 陈美合, 曾桢
2020,40(10): 1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利用新冠疫情网络舆情数据来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国网民关注度,有助于提升疫情期间政府信息供给效率、满足公众需求和提供社会支持等。[研究设计/方法] 通过新浪舆情大数据平台获取研究数据,包括:疫情流行高峰期间全网舆情数据、每日转发排名前100名热门微博、每日新增病例数据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列联表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关注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论/发现] 疫情爆发初期,媒体大规模报道造成大量网民对事件关注;随着疫情严重,新增病例与网民关注出现同频共振;媒体报道初期,网民关注度集中趋势高;防疫举措、鼓励加油、捐献赠送、倡议建议、赞誉肯定5大关注主题,贯穿疫情流行高峰;主流媒体发布微博受关注最多,不同账户类型情感倾向有显著差异;网民总体关注度受新增病例和变异系数影响;每日热门舆情关注度,受新增病例、变异系数、舆情总量和戏剧性分值影响;单条微博受关注程度与当日相关话题总量和微博粉丝数有一定关系。[创新/价值] 本文系统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民关注度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Select
新发突发传染病驱动的谣言传播建模与仿真——双重网络下的研究
谢丽, 赵培忻, 丁海欣
2020,40(10): 22-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传染病传播往往伴随着谣言,新发突发传染病更是如此。相应地,疾病防控过程同时也是谣言控制过程。对于谣言控制而言,理解其产生机制与传播规律具有基础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疾病传染与谣言传播模型,通过引入创新扩散视角,提出了新发突发传染病驱动的谣言传播描述框架,构造了个体层面上的数学模型。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利用智能体建模技术展开了系统的仿真实验。[结果/结论] 基于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谣言传播参数之外,新发突发传染病相关因素,包括疾病参数与流行病感知参数,亦能够对谣言传播造成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影响。这一结论意味着,忽视谣言传播对于疾病传播依赖性的谣言治理策略可能并不如期望的那样有效,可能会造成治理资源的浪费,甚或造成相反的结果。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Select
嵌入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数据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牛津大学为例
储节旺, 夏莉
2020,40(10): 34-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构建数据生命周期模型,进一步构建科学数据管理体系,为我国科学数据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 在总结科学数据特征和分析当前存在挑战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总结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结果/结论] 构建科学数据管理体系,结合实际提出3点对策: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细分、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阶段性规划和明确责任主体的数据素养与责任。
Select
基于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杨滟, 田吉明
2020,40(10): 4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数字文化资源成为大数据时代最重要、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新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数字文化治理体系的建设。[方法/过程] 通过界定数字文化治理的内涵,分析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明确数字文化治理过程,从治理主体层面、数据层面、治理机制层面和治理技术层面4个层面架构了数字文化治理参考框架。[结果/结论] 并从数字文化治理机制保障,多元主体需求保障和治理质量保障3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字文化治理的策略,为数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和价值创造提供借鉴。
Select
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过程与机理研究
杨瑞仙, 张广轶
2020,40(10): 52-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本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过程和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为该主题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内涵与特征、过程、机理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推断知识交流效率的表现形式,引入经济学中的效率测度方法识别知识交流效率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构建以知识交流组成要素、交流动因、交流机制、交流效果为核心的内部机理模型,社区成员在知识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发帖、评论、浏览以及再评论等数量是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量化评价的重要指标。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Select
健康素养视角下的移动医疗App用户体验研究
刘蕤, 张雨萌, 余佳琪
2020,40(10): 62-72,1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基于健康素养视角研究移动医疗App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健康素养水平、增强用户体验质量。[方法/过程] 构建移动医疗App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选择Bootstrap方法进行假设检验、中介效应检验与路径分析。[结果/结论] 本文发现:1)视觉吸引力对用户体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需求满足对用户体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健康素养构面中的健康信息获取能力通过需求满足的完全中介作用对用户体验产生正向影响;4)健康素养构面中的健康信息评价利用能力对用户体验无显著影响。
Select
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虹, 李煜
2020,40(10): 73-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从动机、机会、能力3个维度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构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搜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利他动机、声誉动机、社区认同动机、知识获取动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自我效能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显著,社交关系动机、服务质量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该模型对解释我国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和指导学术社交平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Select
在线社区的知识增殖:用户行为与用户信任的互惠关系研究
赵欣, 李佳倩, 赵琳, 刘倩
2020,40(10): 84-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知识增殖已成为判别在线知识社区成功与否的具体标准。将Web2.0技术所支持的用户行为视作知识增殖的载体,将社区规则、规范所鼓励的人际信任视作知识增殖的条件,考察用户行为与用户信任的互惠因果关系,探索在线社区知识增殖规律。[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332份有效样本,运用AMOS20.0软件检验模型假设。[结果/结论] 用户行为的发展过程为"知识搜寻行为—知识应用行为—知识贡献行为";用户间信任的发展过程为"认知信任—情感信任",用户行为和用户信任互为因果、二者相互促进实现在线社区知识增殖。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Select
基于PPDM的智慧图书馆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研究
陆康, 刘慧, 任贝贝, 杜健
2020,40(10): 93-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数字图书馆逐渐向智慧图书馆转变。图书馆数据的收集、分析等数据使用行为不断被实践,并对业务管理与服务创新做出一定的贡献。然而,涉及用户隐私敏感数据的使用可能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方法/过程]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图书馆数据挖掘方法基础上,尝试引用PPDM(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的数据泛化、清洗、屏蔽、扭曲等方法,将数据挖掘与业务需求相融合,并以用户数据规范化使用为目标,探索智慧服务背景下用户隐私保护机制,构建业务实施与数据保护融合的可行性方案。[结果/结论] 智慧图书馆数据收集、数据发布、数据共享、数据汇聚都可以借鉴PPDM方法对用户隐私数据加以保护。智慧图书馆只有紧密联系技术创新才能够保障服务创新,从而促进智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Select
高校学生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
胡媛, 王倩妮
2020,40(10): 104-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第四研究范式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学生的科研数据需求日益旺盛,深入探究影响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的关键因素组合,便于引导高校学生对科研数据需求进行管理,促使各环节下衍生出的数据需求规范化。[方法/过程] 本文采用fsQCA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技术、服务、情境、用户因素在何种组合下,能够促进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的发生。[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了引致高校学生进行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的3组构型,其中用户因素在科研数据需求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最后针对得到的条件组合提出相应建议,为落实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相关工作提供启示。
Select
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培养的思考
吴林, 王秉, 吴超
2020,40(10): 113-1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安全情报人才培养旨在储备安全情报专业人才,这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给安全情报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因此,大数据时代的安全情报人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思辨方法,在安全情报人才培养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安全情报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要求,并构建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能力素养体系。基于此,提出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培养面临着目标升级、统一标准、需求宽泛、法律建设、能力提升、环境适应、教育改革等诸多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安全情报人才的知识、技能、意识、文化道德和执行力等素养水平都亟需提升。此外,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培养模式从教育体系、法规保障、智库建设、文化氛围以及人才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培养高质量的安全情报专业人才。
信息传播与信息规制
Select
融入改进SIR模型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传播——共生演化模型构建与仿真
朱晓峰, 杨建豪, 蒋勋
2020,40(10): 122-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研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传播,有利于提高平台的知名度、扩大平台的影响力,有助于直接改善政府数据开放和利用的效果。[方法/过程] 本文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加入共生关系这一影响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传播的关键因素,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传播模型,最后,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独立共生—偏利共生(用户受益)—互惠共生"的演变路径更符合整体利益;互惠共生模式下,平台传播效果最佳;偏利共生(平台受益)模式下,平台传播效果最差。
Select
基于情感语义空间的食品安全舆情情感分析
洪小娟, 宗江燕, 黄卫东, 洪巍
2020,40(10): 132-1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区别于单一维度的情感强度测度,基于情感语义空间的食品安全舆情情感分析从立体空间角度探析情感的细粒度表征及情感焦点,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升舆情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运用PAD情感模型构建情感语义空间,以2018年食品安全舆情为例,一方面,将情感词映射至情感语义空间,根据位置判别情感词多维情感强度;另一方面,根据情感语义空间的表现形式划分情感层次,探寻不同情感指向特征。[结果/结论] 多维情感语义空间中,食品安全舆情情感的自我认知层愉悦度较高,表明公众认为自身对食品安全有较好的认知;舆情中社会发展和民生民意空间呈现明显的负向情绪,且网民在表达该类情感时的神经生理激活水平较高,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舆情中的意见领袖对他人情感有较强的影响力,政府应加强与该领域意见领袖的沟通与引导。
专栏:信息管理实证研究重要理论的研究应用及其展望(六)
Select
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杨欣悦, 袁勤俭
2020,40(10): 144-151,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本文旨在帮助学界掌握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期将国内研究引向深入。[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采纳与使用、社交媒体信息交互行为以及信息系统领域知识构建4个方面。鉴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关注网络的宏观视角、行动者权力、方法论框架、中国情境下的理论应用和发展4个方向。
Select
协同演化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王瑞, 袁勤俭
2020,40(10): 152-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对应用了协同演化理论的信息系统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为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将研究问题归纳为协同演化理论应用于知识网络动态演变、在线网站用户信息行为、信息处理技术改进、信息系统优化、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5个方面,分析各方面研究成果。[结果/结论] 现有研究存在研究内容可拓展、理论应用不深入、缺少多向因果关系的探究等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
Select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虞佳玲, 王瑞, 袁勤俭
2020,40(10): 159-1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本文旨在帮助学界了解社会认同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该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讨论当前的研究局限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社会认同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用户社会身份、用户使用意愿及行为、用户忠诚及口碑、用户知识行为、信息系统设计与优化5个方面。鉴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从SIT的理论解释、社会认同动态测度、SIT的应用范围、社会认同威胁研究等方面进行拓展。
Select
UTAUT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李思豫, 袁勤俭
2020,40(10): 168-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21.2020.1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UTAUT被广泛应用于用户的信息技术使用意向与行为研究中,梳理和总结UTAUT在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们把握UTAUT未来研究的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将研究问题分为技术采纳研究、用户满意度研究、技术持续使用研究和技术推荐研究4个方面,总结研究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现有研究存在"缺乏纵向研究""模型结构不完善""部分影响因素存在争议""缺乏实际行为的验证研究""技术推荐问题无直接结论"和"缺乏组织环境下的研究"等问题,进行动态分析、引入丰富的调节变量、结合客观数据验证用户实际行为、完善技术推荐问题研究、结合组织特征分析技术使用行为、拓展新技术和新型系统的应用研究、关注系统设计及优化问题等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Rss服务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