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吕斌, 李国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威格莫尔图示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大量的证据,并将其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得出结论的方法。讨论了威格莫尔图示分析法的理论背景、方法目标、方法结构和要素、方法的步骤和案例。[方法/过程] 从6个方面探讨了威格莫尔图示分析法对信息分析的适用性,分析了信息分析与司法证明的差异,并针对信息分析的特点和需求,对威格莫尔图示分析法作了改进。[结果/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包括信息单元表和信息分析逻辑图两个部分。
  • 马海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2016年12月普京总统颁布的信息安全学说是俄罗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战略规划,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学说中不但提出了当前国家信息安全威胁,而且确立了保障信息安全的目标和方向。[结果/结论]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解读新版学说的主要内容,从信息安全政策法律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3个方面对当前俄罗斯信息安全体系进行分析。
  • 毛子骏, 梅宏, 肖一鸣, 黄膺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智慧城市在促进城市空间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信息风险的酝酿和扩散提供了新环境,正确认识和评估信息安全风险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方法/过程] 通过建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贝叶斯网络对我国20个智慧城市试点地区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结果/结论]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地区间信息安全风险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安全风险与智慧城市系统内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技术服务和公众素养均存在一定关联。
  • 李勇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利用显露模式挖掘对不同类别的涉恐情报数据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那些对反恐工作有参考价值的差异信息。[方法/过程] 根据反恐工作的需求和显露模式的特点,通过修改经典方法中的数据预处理、目标事务集生成、最大边界压缩、非交集属性特征分离等步骤,使其更适用于反恐情报的快速分析。[结果/结论] 在频繁项集挖掘的基础上,显露模式可以发现一些反恐情报的多组属性聚合规律用于分类,更快速的为反恐预警提供数据参考。
  •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 洪闯, 李贺, 毛太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深入剖析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采纳规则与原理,有助于揭示用户知识贡献的采纳过程与结果,促进开放式社区知识管理绩效的提升。[方法/过程] 从分析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知识贡献采纳的内涵、特征与要素入手,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阐明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采纳系统结构、采纳过程与驱动因素。[结果/结论] 解读了注意触发、知识匹配、价值判断与采纳决策4个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采纳阶段,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知识贡献的采纳动力机制模型。
  • 邢飞, 彭国超, 贾怡晨, 左斯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有效的知识整合是跨学科团队成员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选取承担智能制造项目的跨学科团队成员作为研究对象,从信息学视角挖掘并分析影响跨学科团队成员知识整合因素,揭示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规律,促进跨学科团队建设,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并为跨学科团队协同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Case Study),选取24位依托某"双一流"研究型大学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的典型智能制造跨学科团队成员。采用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就影响实施智能制造项目的跨学科团队成员知识整合因素获取一手访谈数据。采用主题分析法(Thematic Analysis)为主导工具进行探索性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跨学科团队成员知识整合受到共6类因素影响,分别是个人情感需求、人际关系需要、知识整合环境、整合方式、知识的离散性和差异性特征。基于此,作者从这6个方面构建了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影响因素模型。
  •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 谭春辉, 郭洋, 王仪雯, 曾奕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虚拟学术社区逐渐成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运用博弈论原理,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来分析解释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目的是找到形成科研合作的机理,从而扩大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的空间。[方法/过程] 基于科研人员的理性假设,通过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意愿与合作收益进行分析,探讨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生成机理,进而结合虚拟学术社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科研合作策略选择模式。[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虚拟学术社区初创期科研人员多不进行科研合作,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成熟,科研人员逐渐开始向科研合作转化,由此根据不同时期科研人员合作机理的作用结果,给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的策略。
  • 王文韬, 张俊婷, 李晶, 张震, 杨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从博弈视角出发,基于不完全信息多阶段博弈模型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贡献进行研究。根据用户在学术社交网络中知识贡献及接受所采取的不同博弈策略进行分析,为优化学术社交网络的用户服务总结相关启示。[方法/过程]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学术社交网络中知识贡献者及免疫者的复制动态博弈方程进行假设和数学推演。[结果/结论] 当贡献者贡献知识的成本降低、得益提高时,贡献者更趋向于执行强贡献博弈策略,反之,则更趋向于执行弱贡献博弈策略;当免疫者意识到不接受贡献知识可能的损失(机会成本)增大时,免疫者更趋向于采取弱免疫博弈策略,反之,则会趋向于执行强免疫博弈策略。据此,提出相关研究启示。
  • 覃子珍, 霍朝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社交媒体所蕴含的独特社会支持以及潜在的社交融合使其成为用户搜寻健康信息所依赖的重要渠道,为改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用户健康素养,最大化用户搜索收益,本文尝试从收支博弈视角解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的持续搜索健康信息的心理路径。[方法/过程] 在整合价值采纳模型与期望确认模型的基础上,权衡用户在持续健康信息搜索中对收益、付出的博弈,强调其对价值的感知,构建社交媒体情境下的健康信息持续搜索意愿模型,利用SmartPLS软件根据505份有效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平台的技术特性和便利性可有效提升用户对社交媒体健康信息搜索价值的感知,当用户搜索健康信息时会弱化对社交平台风险的感知,而健康信息的有用性才是影响用户感知价值的和达到满意的根本,从而进一步促进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持续健康信息搜索。
  • 位志广, 宋小康, 朱庆华, 沈超, 张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结合网民个人要素特征和健康谣言信息特征研究社交媒体环境下健康谣言分享传播的影响因素,发现特征对分享意愿的作用模式。[方法/过程] 针对数据属性与分布特点选择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进行样本分析,在对模型深度优化调参之后,结合特征重要度和决策树结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结论] 根据指标重要度和决策树分析结果,发现网民对健康谣言的感知性特征与其分享意愿间有更强的相关性,4种感知性特征对于分享意愿有不同的作用路径。采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对健康谣言分享意愿进行建模与分析,为阻断健康谣言的传播提供干预建议,也为相关的研究方法拓展做出尝试。
  •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 宋新平, 李慧, 熊强, 刘桂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情报人员胜任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方法/过程] 基于文献研究,参照经典胜任力模型,辅以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认知能力、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心理特质、人际网络5个维度。在深入分析大数据下胜任特征新变化的基础上拟定20项胜任特征。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招聘及培训内容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结果/结论] 本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作为竞争情报人员选拔与培训的参考依据。
  • 刘爱琴, 贾一帆, 冷长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实现知识的快速聚类和关联分类,由传统的以资源检索为目标的高校图书馆系统转变为完全面向用户需求的、主动发现和推送知识的图书馆知识发现系统。[过程] 本文融合网络爬虫技术和学术资源网站结构化数据的特征,构建了基于随机游走模型,依据摘要词频对文献资料进行主题词的提取、聚类;随后在标签信息标注的基础上,根据相似性对游走过程进行加权处理;最终完成了知识关联分类的知识发现系统。[结果] 本文实现了用高效的知识提取手段,基于智慧云、物联网构建更加准确和更具关联性的知识发现系统,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检索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 祝阳, 顾梓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平稳推进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有必要明确其潜在风险,在保证价值理性的基础上增强大数据工具理性。[方法/过程] 运用理论建构的方法,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遵循"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公开"的应用循环,从成本精准、受众精准、效果精准3个维度,分析大数据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数据收集质量难以保证、数据分析结果难以把控、数据应用效果难尽人意、数据公开带来衍生问题等潜在风险。[结果/结论] 旨在为公共服务领域理性运用大数据工具提供借鉴。
  • 秦琴, 柯青, 丁松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健康网站信息文本的可读性水平直接影响公众对健康信息的加工认知过程,进而影响用户与健康有关的决策以及网站自身的发展。[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可读性计算方法原理的梳理和辨析构建面向中文健康信息的可读性计算公式,选取中国健康教育网站中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材料进行可读性计算和评价,从年份、来源网站性质和阅读次数3个方面分析中文食品安全在线健康教育信息可读性情况。[结果/结论] 中文食品安全在线健康教育信息可读性整体不高但呈增强趋势;不同性质的来源网站之间健康信息可读性存在差异,其中政府机构网站健康信息可读性最强,综合性网络媒体次之,专业性网络媒体健康信息可读性最弱;在线健康教育材料阅读次数与材料内容可读性值不相关而与材料标题可读性值负相关,材料标题可读性值的分指标医学专业术语占比显著负向影响材料阅读次数。
  • 信息传播与信息规制

  • 孙瑞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解读网络舆情治理的多主体协同与竞争的自组织特点,研究协调性惩罚机制对网络舆情环境和谐演化的促进,引导网民向正能量舆情传播转变。[方法/过程] 分析网络舆情传播利益主体之间的策略互动关系,构建动态演化模型,讨论各种惩罚模式对舆情群体合作演进的影响。[结果/结论] 在此基础上,总结协调性惩罚机制的特点和对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促进的路径。
  • 张亚明, 杜翠翠, 苏妍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网络空间舆情传播成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网络媒体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与担当。[方法/过程] 在仅考虑媒体干预的SIR模型和仅考虑政府干预的SEIR模型基础上,将网络媒体的干预影响抽象为网络媒体强化度、网络媒体分歧度及网络媒体渗透率,政府的干预作用抽象为政府干预系数,提出一种新型的SHIsIoR多主体干预模型。[结果/结论] 仿真实验表明:1)网络舆情在多主体干预作用下治理效果更佳;2)网络媒体分歧度以及政府干预系数均对网络舆情传播影响显著。网络舆情治理应着重降低话题分歧,加速大众群体向免疫人群转化的概率。
  • 朱洪涛, 牛晓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协议)是解决开放获取领域著作权问题的新思路。通过对CC协议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既能为用户解答为什么某些领域采用最严格的许可协议类型,帮助其更好地理解CC协议,又能为解决开放获取领域中存在的版权纠纷问题提供思路。[方法/过程] 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文献分析及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DOAJ平台使用的CC协议种类及数量,从时间、国别、主题3个维度比较不同类型的CC协议应用情况,分析其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结果/结论] 经调研与分析发现,CC协议能够依据各国情况灵活应用。DOAJ平台中CC协议应用差异受内在的个人意愿与外在的社会环境双方影响,其中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分析其授权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将CC协议应用到更广泛的开放获取中,用以提高开放数据的利用率。
  • 黄倩, 王靖, 张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高校涉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分析,侧面发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短板,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提供较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过程] 文章以高校涉诉知识产权司法判例文书数据为样本,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高校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了客观分析及数据可视化展示,进而反映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结果/结论] 高校涉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侵犯著作权及著作权合同纠纷,这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全面、基础、客观的决策参考。
  •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 臧国全, 贾瑞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计量医疗数据中的病种隐私值,并基于人口统计变量对病种隐私进行敏感性分析,为医疗隐私保护和医疗数据利用提供基础条件。[方法/过程] 采用联合分析法,计算患者对医疗数据保护服务每个属性的边际支付意愿,求得医疗数据中病种的隐私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个体特征之间病种隐私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论] 基于访谈法的预调查结果,艾滋病隐私值为最高;采用联合分析法和Logit模型,计量其他病种隐私值,结果显示,降序排列隐私值较高的病种为精神疾病、传染病(艾滋病除外)、恶性肿瘤、心脏与脑血管疾病;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的隐私值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3个变量下医疗数据中病种隐私差异具有显著性,且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段为41~65岁的人群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教育程度越高隐私越大。
  • 魏明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补充计量学作为"五计学"发展的新领域,对学术成果影响力测度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从开放获取论文的原生影响力和次生影响力出发,揭示补充计量指标测度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开放获取论文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并测度开放获取论文补充计量指标在数据层面的相关性与差异性。[方法/过程] 以Altmetrics.com平台为数据计量工具,使用SPSS软件对影响力测度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开放获取论文补充计量指标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呈线性关系。补充计量指标从学术领域与社会范围进行国际影响力评价,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五计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