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夏一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数学模型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建模和预测问题,为深入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定性分析网络话题传播的大数据特征、可量化性、可度量周期性、可预测性等特征,通过分析网络话题传播机理,构建网络话题传播规律的常态模型和衍生模型,提出划分网络话题传播阶段的一般方法,并据此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趋势预测方法。[结论/结果]通过"雾霾"微博话题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能够较好地划分传播阶段并预测传播趋势,由此,根据本文构建的数学模型研究网络话题传播规律是可行的。
  • 吉久明, 施陈炜, 李楠, 康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本文探讨挖掘技术和应用间的关联关系,便于把握技术的目标应用场景和了解应用需求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技术转化提供基础。[方法/过程]首先,建立基于改进GloVe词向量的"技术——应用"发现模型,提出改进词向量的算法;然后,以机器学习技术为例,获取该领域学术论文文摘数据,预处理后建立训练文本集合,再使用改进GloVe模型训练获得词向量;最后,对词向量聚类获得"技术"和"应用"类词汇集,通过共现获得两者之间的关联并分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GloVe模型后训练的词向量性能获得提升,聚类效果好,最终实现"技术——应用"的关联分析。
  • 李静, 徐路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细粒度分析学科领域热点主题发展脉络并对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研究。[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热点趋势预测方法与分析框架,以基因工程领域为例利用主题概率模型识别WOS核心集中论文摘要数据研究热点主题并进行主题演化关联构建,然后选取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LSTM模型等3种典型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分析,最后利用RE指标和精准度指标评价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效果并对基因工程领域在医药卫生、农业食品等方面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实验表明基于LSTM模型对热点主题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准确度最高,支持向量机预测效果次之,BP神经网络预测效果较差且预测稳定性不足,同时结合专家咨询和文献调研表明本文方法可快速识别基因领域研究主题及发展趋势,可为我国学科领域大势研判和架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 史雅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科学数据引用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国外实践经验,为我国科学数据引用标准化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在对国内外科学数据引用标准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法,从数据引用服务的开展、数据引用标准实施指南的联合推行、数据引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及引用标准实施效果的反馈4方面深入分析澳大利亚ANDS数据引用实践。[结果/结论]通过调研及分析提出我国科学数据引用标准实施建议:便捷的用户服务、DOI技术的嵌入使用、系统化的数据存储与管理和广泛的业务合作。
  •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 张敏, 孟蝶, 张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各变量的交互作用模式,为强关系社交媒体开发商及运营商在改进服务品质、优化使用体验和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使能和抑能的双重分析视角,以强关系社交网络的典型应用微信朋友圈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经验用户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文本数据,并采用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等3个步骤提取概念、范畴来构建概念模型,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结论]信息过载、社交过载、系统不满意度等情境因素和感知隐私风险、心理疲劳、使用沉溺等认知因素促进了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网络外部性、群体规范、附加功能价值、转换障碍等情境因素和信息需求、功能需求、情感需求等认知因素抑制了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用户在使能因素和抑能因素的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产生取消提示、屏蔽、节制使用、潜水、间断使用等不同程度的消极使用行为。此外,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关系特征和使用特征等个体因素对使能因素和抑能因素与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之间的强度关系起调节作用。
  • 余菜花, 廉同辉, 袁勤俭, 金陈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诸如任务等影响游客社会化搜寻的因素,为旅游机构利用社交服务网站开展营销活动,成功激发游客的出游行为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实验法,考察任务不确定性(确定性任务vs.不确定性任务)、感知可用信息缺失(高vs.低)和时间距离(长vs.短)对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显示:1)相对于确定性任务,不确定性任务下,游客的社会化搜寻动机大;2)相对于感知可用信息缺失程度低,感知可用信息缺失程度高下游客的社会化搜寻动机大;3)相对于时间距离长,时间距离短下游客的社会化搜寻动机大;4)时间距离能调节任务不确定性与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之间的关系,感知时间距离短,任务不确定性对游客社会化搜寻动机无影响;感知时间距离长时,不确定任务下社会化搜寻动机强,确定性任务下社会化搜寻动机弱。
  • 袁红, 王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性休闲搜索具有与工作任务情境下以结果为导向的搜索行为不同的规律,探索休闲情境中的搜索行为特征对于信息系统功能的优化,从而为用户日常信息搜索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论文以采莓模型为基础,采用基于观察实验的日记研究法,招募23位实验参与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频搜索实验,通过文本分析和数据建模,从查询变化、思考、信息/文档、结束4个方面分析了随性休闲搜索行为的特征。[结果/结论]随性休闲搜索中用户需求及其变化带来了查询改变;用户对信息保持着开放选择,从自身情感体验进行搜索评价。随性休闲搜索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信息接受和利用过程,也是一项带来快乐体验的休闲活动。
  • 王克平, 郭小芳, 苏艳丽, 车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评价新市民知识素养水平,构建评价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德尔菲法设计新市民知识素养标准,然后通过专家打分对二级指标赋权,形成"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体系(NC-KLAS)",最后分别选取城镇市民和新市民两个群体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设计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标准和体系;通过实证分析问卷量表中的低分项,发现新市民知识素养存在知识运用能力较低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 朱多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本研究以期望-确认理论(ECT)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理论基础,同时引入IT自我效能和电子服务质量因素,提出一个整合的模型用以解释和预测用户对社会化阅读服务的持续使用行为。[方法/过程]采用问卷方式共收到有效样本589份,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模型中的变量关系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1)整合的模型能够分别解释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向52%和45%的方差变异量。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满意度是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决定性因素。3) IT自我效能通过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产生间接影响。4)此外,电子服务质量中的效率、信息质量和隐私安全等外生因素分别对用户的确认程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影响用户满意度。
  • 张瑞, 唐旭丽, 赵栋祥, 杨艳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社会媒体用户群体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多方面影响。[方法]本文梳理总结了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相关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手段目的链视角,提出了以群体外部环境、群体组织规范及群体成员关系、群体共同需求为3个层面的"属性——结果——价值"框架结构,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各层级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绘制阶层分级地图。[结论]结果反映了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发生的不同路径,最后提出针对不同发生阶段采取相应的对策。
  •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 周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融合了诸多学科和各类先进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当今最具颠覆性的新技术,图书馆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积极构建"区块链+"图书馆应用系统,从而加快推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内容]文章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及其核心价值,详细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优势,最后设计了4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应用系统。[方法]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新老应用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成果/结论]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稳定、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的3大主要特征,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收集、存储安全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的难题,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国图书馆界持续不断的学习与改革,以期与其他区块链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同步。
  • 尹婷婷, 曾宪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深度学习技术作为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分析和服务设计的有力工具,为图书馆馆藏资源推荐服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方法/过程]首先,基于文献查阅法、网络调查法对国内外图书馆馆藏资源推荐服务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后,在概述深度学习技术及其相关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提出了一种以读者用户兴趣值为基础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推荐模型。[结果/结论]分别从数据关联、情景分析和协同过滤技术3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馆藏资源推荐模式,为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用户的图书馆资源精准推荐提供参考。
  • 陈廉芳, 常志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借鉴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发展道路。[方法/过程]运用案例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中美两国排名前30的高校图书馆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结果/结论]与我国相比,较多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设置科研支持服务专门栏目,服务内容丰富并且能贯穿用户培训、研究选题、基金申请、调查试验、论文写作、成果存储和共享推广等科研活动全过程。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以科研用户为中心嵌入科研活动过程,深化资源导航、参考咨询和学科馆员等传统服务,拓展科学数据管理、学术出版和版权建议等新兴服务。
  •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 匡登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比分析相同主题的不同类型科学文献的使用行为,利用用户学术行为数据全面测评学术论文影响力。[方法/过程]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学术论文使用次数,分析比较不同学科文献的使用差异。从文献使用入手,收集2013-2017年3D打印领域的论文数据,以化学、工程文献为对比分析对象,从论文的学科视角分析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高使用与高引用(Top 10%)论文的重合文献,探测文献使用差异,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结论]U1与被引次数成微弱正相关,U2与被引次数显著性相关;两学科的科学论文在使用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是不同学科学者的文献使用行为不同。此外,文献类型对使用次数有影响,综述类文献信息量较为丰富,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使用、引用。
  • 杨瑞仙, 李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科学研究综合性逐步加强,合作日渐成为主流的科研方式。通过对科学合作和论文影响力之间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探究科学合作是否对论文影响力存在着提升作用。[方法/过程]本文基于JCR的期刊数据,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选取了复合材料、图书情报和科学史与科学哲学领域2009-2012年的发文和被引数据,借助多元统计软件SPSS21.0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等从作者、机构、国家等3个层次研究科学合作和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以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探寻最佳的合作规模。[结果/结论]在不同的学科中,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和国家合作均与论文影响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科学合作的边际效益不同。科学合作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最佳的作者合作规模为2~4人,最佳的机构合作规模为1~3个,最佳的国家合作数目为1~2个。
  • 孙海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已有研究对文献耦合关系和同被引关系比较的研究较少,本文比较两种关系在文献间建立联系的差异,并且比较耦合/同被引强度与文献相似度的相关性,分析耦合分析和同被引分析各自更适合哪些方面的应用。[方法/过程]根据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文献耦合网络和同被引网络,实证比较文献耦合网络和同被引网络的拓扑性质。利用QAP关联分析,研究耦合关系、同被引关系与文献内容相似度的关系。[结果/结论]网络拓扑结构分析表明,耦合关系在文献之间建立的联系更普遍而且更稳定,更利于检索被引用次数较少的大多数文献;同被引关系在高被引文献之间建立的联系更紧密,利于检索和确定领域内的核心文献。QAP关联分析表明耦合强度和文献相似度的相关性更强,在文献聚类分析研究主题时,耦合强度更可靠。
  • 苏林伟, 乔利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索国际合作下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情况及影响力水平。[方法/过程]以2008-2018年ESI中22个学科领域186 474篇高被引论文为基础研究数据,以高被引论文总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样本国家/地区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技文献产出、产出影响力及合作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我国进入ESI学科所属高被引文献的国际合作情况及影响力特征。[结果/结论]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科研产出影响不同;国际合作强度与成果产出影响力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合作对我国大部分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部分学科领域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却低于我国自主研发高被引论文。
  • 研究综述与前沿进展

  • 冯昌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揭示了认知、情绪和社会过程的神经基础,为人类、组织和市场之间的信息处理、决策以及行为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方法/过程]本文介绍了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工具开展IS研究(以下称为"NeuroIS")的文献。作者的文献来源主要基于Riedl等的综述,从以下2个角度进行文献分析:1)研究工具视角,该部分对与NeuroIS有关的方法、工具和测量进行了讨论;2)研究内容视角,该部分从脑神经区块可辨识的功能,即决策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社会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文章最后对在IS研究中运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进行梳理,并提出展望:NeuroIS研究的长期和主要目标是创建超越行为数据的强大预测模型;其次是开发新的搜索模型,用于解释信息刺激的生理和神经反应以及认知和情感状态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
  • 明均仁, 操慧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全面了解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研究现状,有利于深化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理论研究,为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供实践指导。[方法/过程]按照内容分析法,本文主要从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理论模型、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结论]当前侧重于探究用户采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后续研究应拓展研究范围、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模型、注重研究内容的整体化及持续化,进一步动态解释与预测用户行为,提高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
  • 杜智涛, 张丹丹, 付宏, 李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微学习研究逐年递增,探讨微学习研究热点与前沿,有助于明确相关研究拓展与深化的方向。[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基于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勾勒了2008年以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趋势;运用共词分析方法,通过SPSS软件,建立了国内外新媒体相关研究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及其相关矩阵、相异矩阵;通过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并结合战略坐标分析归纳了微学习热点领域;运用Citespace,绘制了微学习研究的知识网络图谱,探讨了微学习的研究前沿。[结果/结论]国内微学习热点领域分为移动学习资源、网络教育及学习行为,而国外热点领域则主要包括在线学习和教育、在线学习策略;国内微学习研究趋向专业化,微学习研究与大数据下的在线教育紧密结合,而国外微学习研究则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这些热点和前沿可成为进一步研究拓展和深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