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探索

  • 闫晶, 毕强, 李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聚合质量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依托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相关理论,分析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质量属性。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组织质量形成动力研究,构建了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组织质量形成机理模型,为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聚合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 兰月新, 刘冰月, 张鹏, 夏一雪, 刘茉, 连芷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舆情大数据研究网民关注度转移模型,能够深入解读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的竞争效应,可以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事件竞争效应以及网民关注度转移机理,基于微分方程组构建网民关注度转移模型,通过研究模型特性和数值仿真,理解两个舆情事件之间网民关注度转移的定量关系以及未来趋势,并给出估计模型参数的方法。[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网民关注度转移模型是可行的,尤其是可以通过舆情数据分析确定多个舆情事件的竞争结果以及网民关注度转移的关键节点,为进一步研究网民关注度转移趋势预测问题提供模型基础。
  • 傅柱, 曹猛, 王曰芬, 徐绪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设计过程为视角,探讨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知识流的内涵、特征和机理。结合知识流理论和SECI模型,依据概念设计过程分析概念设计中知识流的内容和流动模式;在知识流建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设计中的知识流节点进行分析和建模;基于角色模型分析角色与工作流、知识流之间的映射过程。根据概念设计过程,分析并揭示了概念设计中需求确认、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求解、方案评价和决策4个主要步骤的知识流动机制;对概念设计的知识流节点进行建模,按照知识汇集模式将概念设计知识流分为连续知识流、合并知识流、拆分知识流、广播知识流、循环知识流5类,按照知识传递模式将概念设计知识流可分为经验知识流、协作知识流、援助知识流3类;提出概念设计中基于角色模型的工作流和知识流整合模型,并以反后坐系统概念设计为例进行模型验证。通过本文分析和建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概念设计中知识流的内涵和机理。
  • 张宝生, 祁晓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蔓延很容易引发社会公共危机,给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积极引导和控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成为评价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地评价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行为,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发现问题、采取对策的重要手段。[过程/方法]运用危机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思想,根据舆情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网络舆情发展历程构建了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各省份得分情况得出,各省份的网络舆情导控能力基本与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地域分布上看,沿海地区省份总体高于内陆地区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能力较低。
  • 刘彬芳, 刘越男, 钟端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证明和确保云服务的安全性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总结欧美政府采购云服务的安全管理经验,为我国构建政府采购电子政务云服务的安全管理框架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使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已有文献及公开资料的分析,先是分别对美国和欧盟的政务云服务安全管理框架进行研究剖析,然后在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整合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对我国政务云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分析发现,欧美的安全管理框架在流程与内容上略有区别,但各有优劣。本文综合考虑美国的评估认证机制和欧盟ENISA的流程控制思想,在我国现有相关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及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4点启示:统一规划,政府引导;需求导向,全程控制;动态开放,互联互通;健全制度,保障安全。
  • 朱鹏, 朱星圳, 王莉, Gary Marchionini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突发事件信息瀑布溯源机理,本文设计了基于时间序列与信息融合的信息瀑布溯源模型。论文以"美联航拖拽亚裔"突发事件为案例,运用TF-IDF与TextRank算法进行关键信息抓取,借助OWL本体技术、时间序列及信息融合模型,实现了突发事件信息瀑布的溯源,并提醒相关职能机构等控制事态发展。本研究是对信息溯源方法的探索与补充,能帮助相关管理机构对信息瀑布实行预测与调控。
  • 李昊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演化机理以及生态治理对策等问题,以期为网络政治安全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丰富完善网络谣言治理理论。[方法/过程]基于舆情生态和风险治理理论,通过分析网络谣言传播中的政治安全风险特征和演化机理,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模型,进而提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果/结论]面向政治安全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可从整体治理、主体联动、风险防控、环境优化等维度,通过建立网络谣言生态治理体系、提高信息主体网络政治素养、构建全过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健全网络空间安全法制体系等途径进行综合施策和整体推进。
  • 胡婷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应对当前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现状,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干预能力,基于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动力演化要素的分析,本文结合目前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治理现状和国外先进治理经验,对政府的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提出建议对策,以建立科学的应对机制。
  • 方法研究

  • 王仁武, 孟现茹, 孔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利用深度学习的循环神经网络GRU结合条件随机场CRF对标注的中文文本序列进行预测,来抽取在线评论文本中的实体-属性。[方法/过程]首先根据设计好的文本序列标注规范,对评论语料分词后进行实体及其属性的命名实体标注,得到单词序列、词性序列和标注序列;然后将单词序列、词性序列转为分布式词向量表示并用于GRU循环神经网络的输入;最后输出层采用条件随机场CRF,输出标签即是实体或属性。[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将实体-属性抽取简化为命名实体标注,并利用深度学习的GRU捕获输入数据的上下文语义以及条件随机场CRF获取输出标签的前后关系,比传统的基于规则或一般的机器学习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 孙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产品情报的有效获取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竞争态势,并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对产品情报及其知识需求呈现跨领域、跨行业、多主体的综合性及深度挖掘商业价值的迫切性。[方法/过程]构建细粒度的产品情报知识元模型,通过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融合过程,实现产品情报知识元属性集与关系集描述空间的扩展以及知识元属性关系网络的生成。[结果/结论]实例研究从业务和竞争力两个视角,实现产品情报知识元属性集的融合与深加工,为产品情报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提供相对完备的知识基础。证明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多属性融合方法对产品情报知识元融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应用研究

  • 潘玮, 郑鹏, 黄锦泉, 牟冬梅, 李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了解我国健康信息领域研究热点,提升研究热点识别的准确性。[方法/过程]论文首先构建了数据清洗"DEAN"流程,在此基础上以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4-2017年健康信息领域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 Ⅴ软件对健康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识别。[结果/结论]研究共探测出我国健康信息领域六大研究热点,并对是否运用"DEAN"流程识别出的研究热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运用"DEAN"流程能够提升研究热点识别的准确性。
  • 邱明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者在信息查询系统分面导航的设计和评价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却一直处于分散杂乱状态,不能很好地指导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根据影响信息查询系统可用性的情境框架,从系统、任务、用户等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综合。[结果/结论]由此组织成一个支持信息查询系统分面导航设计的知识体系并就其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 郭佳, 曹芬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外部奖惩缺位时,学术社区成员自觉进行知识贡献行为有待研究。[方法/过程]通过建立复制者动态方程,解释了在有限理性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贡献活动中,规范内化者和投机者的演化博弈,并将其纳入NetLogo平台中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了更贴合学术虚拟社区现实的规范内化演化。[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社区知识积累、组织规模和认知成本均为社区成员放弃理性计算,选择自觉遵守规范,主动贡献知识的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对学术虚拟社区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
  • 田梅, 朱学芳, 张军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信息偶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同时可为用户提高信息偶遇效率以及商家优化产品性能、改进服务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路。[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移动互联网信息偶遇关键事件,利用Nvivo11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经过对自由节点间关系的概念化与范畴化,最终形成信息偶遇影响因素相关的22个树节点及7个核心树节点;通过分析访谈问卷,利用熵权法确定各维度影响因素的权重,表征其重要程度。[结果/结论]移动环境下,在整个过程中信息偶遇受到了来自个体因素、工具、时空情境、任务情境、信息、网络环境、社会环境7个维度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偶遇前阶段,工具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在信息偶遇中、后阶段,信息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 王家坤, 王新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社交网络中的口碑传播规律,为现代企业应对口碑传播提供决策参考,对完善网络传播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经典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口碑的时效性及正、负面口碑的对冲作用,构建一种社交网络口碑传播离散模型,分析口碑的传播规律;随后,通过仿真实验分别研究了网络拓扑结构、初始传播节点的度与比例对传播过程的影响;最后,在企业宣传成本的约束条件下,提出了社交网络中负面口碑传播的最优控制策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匀质网络中,企业应优先提高传播正面口碑的人群数量;而在异质网络中,选择具有强影响力的媒体或公众人物传播正面口碑是企业的最优选择。
  • 赖胜强, 唐雪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网络舆情爆发容易影响政府公信力造成形象危机,政府应该积极与大众沟通回应舆情。回应策略是政府在舆情事件中应该说什么的问题,现有研究还较缺乏。[方法]基于危机情境沟通策略,通过人民网舆情案例库等收集近年来的典型网络舆情事件64例,采用内容分析对案例中政府采用的回应策略进行分析。[结论]研究发现,政府回应网络舆情符合SCCT理论的匹配规则,但也有创新回应策略以及策略组合方式,策略组合包括从属策略与主回应策略形成的两种类型,具体策略组合方式需要考虑事件类型、回应时间和回应主体身份。
  • 业务研究

  • 鲍劼, 宋迎法, 都平平, 王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实现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智慧化服务,可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可行的参考案例。[方法/过程]运用语音技术、四元麦克风阵列、语音知识库、机器人运动控制等技术,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设计与实现了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机器人,并探讨智能服务机器人提供智慧化服务的新模式。[结果/结论]实践证明,智能服务机器人可实现语音互动、智能咨询、信息播报、路线导引等智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互动体验,创新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探索。
  • 沈洋, 李春鸣, 覃晓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国家"双一流"战略全面开展,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主动对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构建科学高效的学科服务体系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攻坚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文章首先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理念展开探索,多维度挖掘制约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问题和障碍,并结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优势经验展开对比分析,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结果/结论]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问题和障碍,主动融入"双一流"建设战略,有的放矢地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开发人力资源+创新服务机制+找准学科服务坐标系"学科服务发展体系,切实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现内涵式发展。
  • 张长亮, 韩雪雯, 李竟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中国和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推动我国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方法/过程]运用实地考察法、文献收集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3个方面——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分析中国与新加坡在这3个方面的特点及差异,针对我国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建议。[结果/结论]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与新加坡相比,实际的智慧成果还有待提高。在智慧政府方面,我国要力争打破部门间的合作壁垒;在智慧交通方面,我国要提高大数据挖掘与利用技巧;在智慧医疗方面,我国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平台融合建设。
  • 王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推文内容分类角度开展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文主题传播研究。首先引入机器学习中LDA文档主题生成模型进行微信公众平台推文的主题聚类,之后通过设计针对性算法——主题传播指数(Topic Communication Index,TCI)对微信公众平台推文的不同主题开展传播效果量化分析,并从信息接受、认同角度尝试性地分析了造成主题内传播效果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到适合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建议。
  • 唐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此研究给图书馆跨界服务研究和图书馆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文章从研究城市图书馆跨界服务概念入手,在分析其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图书馆基于服务集成的产业间跨界融合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跨界服务模式和基于上下游协同的供应链跨界服务模式3种跨界服务模式,并根据功能的不同每种模式又可进行细分。[结果/结论]"互联网+"时代城市图书馆跨界服务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龚雪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智库,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高校智库建设是当前比较重要、活跃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网站调查法,分析了2017年全球高校智库排行榜上榜的国内外高校智库。[结果/结论]本文分析了榜单上,国外高校智库和图书馆的合作模式,国内高校智库的特点,国内外高校智库的不同及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智库发展带给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 专栏:信息管理实证研究重要理论的研究应用及其展望(二)

  • 雷晶, 袁勤俭, 刘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进国内学者对认知匹配理论的了解,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认知匹配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认知匹配基础模型、认知匹配扩展模型、认知匹配分布式模型3个阶段。认知匹配基础模型只考虑了任务特征与问题表征的匹配对解决问题的绩效的影响,适用于解决问题者认知负荷较轻的常规信息处理任务,应用时需注意根据任务选择问题表征方式,操控问题解决绩效的一个维度再测量另一个维度,以及用多元匹配关系描述匹配状况。认知匹配扩展模型进一步兼顾了解决问题者个体和环境因素对解决问题的绩效的作用,适用于需要消耗解决问题者更多认知资源或造成更大的认知负荷的专业应用领域,应用时需注意借助理论研究明晰模型扩展的边界和有效性、以任务为核心考察扩展模型的匹配关系。认知匹配分布式模型对认知匹配理论的基本研究框架进行了进一步地解构和发展,适用于需要同时研究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绩效的高度专业化应用领域,应用时需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
  • 徐娟, 黄奇, 袁勤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帮助学界全面了解沉浸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并为后续对该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国内外信息系统领域内基于沉浸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和梳理,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成果、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信息系统领域关于沉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沉浸理论的量度指标、影响因素、对用户使用与购买行为的影响、对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绩效的影响以及沉浸引发的互联网问题性使用这五个方面;研究中存在"沉浸的量度指标缺乏客观性"、"缺少对沉浸负面影响的关注"等问题;探索如何减少沉浸的负面影响以及新兴技术可能会对沉浸体验产生的影响等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 周昊天, 黄奇, 袁勤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帮助学界把握资源依赖理论(RDT)在信息系统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以便今后的研究更好地利用RDT解决信息系统领域中尚未涉及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基于RDT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并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研究分析发现,目前RDT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RDT在信息技术对组织影响的应用研究、基于RDT的信息系统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RDT的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3个方面;研究中主要存在"研究主要局限于制造业"、"时间维度的纵向数据研究较少"等问题;文化、亚文化和组织文化差异对组织信息系统采纳的不同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教育机构等服务组织的绩效影响等研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 张桦, 岳泉, 袁勤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帮助学界了解控制错觉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控制错觉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控制错觉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理研究、控制错觉现象及其影响研究;研究中存在"未能深入解释控制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未能对控制错觉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等问题;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有"深入分析信息系统领域中控制错觉产生的内在机理"、"研究如何减弱控制错觉的消极影响以及如何发挥其积极影响"、"将控制错觉理论应用至新的领域和场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