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探索

  • 孙瑞英, 马海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释了太极图的哲理内涵,指出了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要点和客观要求;从宇宙全息统一论视角、对立统一的和谐论视角、生生不息的运动观视角阐释了太极哲理对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太极超循环演化过程。
  • 储节旺, 陈善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用户信息需求对新电商模式的影响。[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法,综合互联网+时代网络用户信息需求新特点,结合现实电商发展案例分析,总结出若干新形势下电商运营模式。[结果/结论]结合用户信息需求趋势新特点提出电商模式的构建启示,引入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个人(用户)三大协同主体,与电商主体共同构建了集合个性化需求、智能化生产、社会化供应三大特点的协同型电商模式。
  • 王咏, 胡广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子政务服务(E-Government Service,EGS)是政府和公共部门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向公众、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公众参与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推动和用户需求拉动的双重力量作用下,电子政务服务遵循的逻辑前提已经改变,导致电子政务服务的内涵随之变化,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梳理。从公共服务主导逻辑的演变入手,对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电子政务服务的概念进行界定;结合政治—行政系统理论和活动理论,构建反映电子政务服务内涵的框架体系,包含输入、内输入、输出和反馈等关键要素,并对关键要素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未来电子政务服务研究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电子政务服务的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提供启示。
  • 王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泛在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组织的内容与模式将会发生变化,为了使信息组织过程更为标准和有序,应对新网络环境中信息组织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影响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过程的各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建立了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机制的框架,并对各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机制包括4个要素:标准建设、管理监督、技术支持、用户参与。这4个要素之间紧密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服务于泛在网络的信息组织活动。
  • 宋维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科技研究的过程中,"睡美人文献"很有可能是意义重大的里程碑式文献,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早期论文亦是"睡美人文献"。本文通过邮件访谈的方式访问了若干"睡美人文献"和"王子文献"作者,对于零被引论文的情况以及唤醒"睡美人文献"的过程等问题进行调查,试图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了形成"睡美人文献"的原因主要有作者的谦虚性、团队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王子文献"多为具有高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等结论,为今后科研工作者识别优秀论文提供参考依据。
  • 曾子明, 黄城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突发传染病舆情热度的发展趋势,能够为制定舆情引导策略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构建微博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对求得的舆情热度趋势值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突发传染病舆情热度趋势预测模型。以新浪微博为例,选取"MERS病毒卫生突发事件"的舆情热度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预测该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发展趋势,从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突发传染病舆情热度趋势,进而为舆情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 原欣伟, 窦天苗, 李延, 李雨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框架,从社区信息与网站特性、个体和群体3个方面探索在线用户社区成员认知因素对其社区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通过国内智能手机产品在线用户社区的问卷调查收集329份有效问卷,应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发现,社区信息与网站特性方面的感知信息质量、感知网站互动性以及个体层面的感知自我效能、感知社会提升对社区成员的社会存在感有显著促进作用;群体层面的感知相似性和感知信任对社会存在感和社区认同感都有促进作用。上述三方面因素又以社会存在感和社区认同感这两种情感因素为中介对社区成员的持续参与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 李春发, 刘凯, 王晟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研究政府干预对虚假舆情传播的影响。[方法/过程]首先,基于个体异质性,将群众进行分类,分析了各类群众之间的状态转移关系;然后,借鉴Bass模型,构建了在政府干预下虚假舆情传播扩散的数学模型;第三,使用Multi-Agent技术构建了群众状态转化逻辑关系来模拟仿真虚假舆情传播的规律;最后,考察了政府干预时间与干预强度对群众行为状态转化的影响。[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将为政府准确把握虚假舆情传播规律、有效防控虚假舆情扩散蔓延提供理论依据。
  • 索琪, 郭进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合作网络研究是近年来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传统的网络分析方法只适合刻画两两合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深入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多人合作关系及其网络发展、演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引入超网络理论,构建节点具有钝化和激活状态的演化模型,探讨随机和择优两种驱动机制对合作网络演化过程的影响。仿真发现,择优机制驱动下点超度分布呈幂律分布;随机机制驱动下点超度分布呈指数分布。[结果/结论]选取现实合作网络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说明理论模型对于刻画现实合作网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应用研究

  • 李进华, 王凯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微信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构建受众信任研究模型,用以分析影响微信信息流广告受众信任的相关因素。[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共搜集196份有效问卷,利用SPASS17.0和AMOS17.0软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为相关假设提供数据支持。[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精准性、感知风险和主观规范对受众信任有显著影响,且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愿,信任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愿,而感知有用性对信任的影响不显著。[局限]样本的代表性有待提高,模型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赵栋祥, 霍朝光, 范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健康信息风险和用户隐私保护是健康大数据和移动健康时代的重要议题,从信息隐私和隐私计算视角,探究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特殊性和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隐私和隐私计算的视角,通过模型构建、问卷调查和假设验证等实证分析过程,重点探究信息隐私等相关因素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用户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显著影响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因素有感知收益和信任;隐私顾虑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并不意味着用户隐私保护不重要;此外,感知隐私控制是重要的心理要素,正向影响感知收益,负向影响隐私顾虑。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来说,应该从信息隐私保护、感知收益提升、个人隐私控制强化以及用户信任建设等方面着手,从而促进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的用户使用。
  • 何晓庆, 王圣洁, 胡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基于z指数的科研机构评价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探寻新的视角和方法。[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新的综合性评价指标——z指数,以Muscular Dystrophy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25家机构为样本,通过计算分析目标数据的z指数、h指数、p指数、总发文量、总被引次数和平均被引率、一致性指标η,验证了利用z指数评价机构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z指数是一个3D效能指标并具有高灵敏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指出z指数存在诸如低引用长尾严重影响z指数大小、高核区论文被引的增加会对z指数产生副作用、忽略专利等其他科研形式的作用的缺陷,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孙彦波, 陈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界定自媒体背景下网络政务信息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自媒体背景下网络政务信息传播特点,运用DEMATEL方法研究了自媒体环境下网络政务信息传播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识别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特征和传播主体数量的中心度最大,是影响自媒体时代网络政务信息传播的最关键因素,转发行为、政府投入、外界干扰、内容质量和评论行为都是影响网络政务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
  • 林萍, 解一涵, 魏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新信息技术推动媒体应用平台快速发展,网民通过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客观分析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事件发展的影响力,有利于建立良性的信息生态循环圈。[方法/过程]本文以官方公布的十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为数据分析对象,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历年各信息传播平台与网络舆情热度的关联关系,从时间、事件等维度挖掘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特征。[结论/建议]各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力与传播技术发展水平是同步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呈现势均力敌之势,媒体融合、资讯融合是发展必然趋势。
  • 朱红灿, 胡新, 王新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S-O-R框架,探讨了用户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获取政府开放数据的持续使用意愿问题。以S-O-R为研究框架,融入"心流体验",研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功能和社会属性,以及心流条件因素,共同作用于心流体验,最终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的传导机制与路径过程,然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得出结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环境刺激和心流条件因素通过用户心流体验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
  • 业务研究

  • 李明, 陈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Altmetrics作为学术成果影响力评价新方式正逐渐兴起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Altmetrics研究多基于期刊论文层面,较少涉及学术图书,而在传统图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的情况下适时引入Altmetrics有其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可按照学术图书在线影响力产生过程的递进分为阅前查询、阅读意向、阅读使用、评价反馈四个层次构建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图书评价指标框架,以体现学术图书影响力产生从传播、获取到利用、反馈逐步深入的完整过程。[结果/结论]分层框架不仅能涵盖学术图书Altmetrics指标的广度,还能从学术图书影响深度面向反映指标间的差异,可以有机地构成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指标层级体系。
  • 匡登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文学术图书,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有较高的学术指导价值。对外文学术电子图书进行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其影响力。本文综合运用Altmetrics和传统的引文评价,利用Bookmetrix工具,明确对不同学科(以化学、社会科学为例)的学术电子图书进行探索性研究,对文献计量指标(引文)与Altmetrics指标(Mendeley读者数和下载量)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引文量、读者数、下载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进行了非参数检验。研究发现:Citations、Mendeley Readers、Downloads具有较高的覆盖率,经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化学和社会科学的外文学术电子图书的被引量、读者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二者的下载量有显著差异。化学图书的被引量与Mendeley读者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社会科学图书的被引量与Mendeley读者数的相关性。
  • 盛宇平, 王树贵, 盛春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主要期刊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从作者维度和读者维度阐述了作者机构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重要性,提出应将作者机构指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期刊评价体系之中。作者机构指标是一个复合指标,由作者机构数、机构选出率、海外机构比、机构扩散指标和选出机构扩散指标构成。
  • 房永壮, 王辉, 王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图书馆作为公共产品其本质属性就是服务用户,而提高服务质量是图书馆追求的第一目标。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方法]大数据技术解决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而"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图书馆信息收集多样性、存储的安全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可以说它给图书馆服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结果]"区块链"技术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多中心、安全存储和高效率的信息中心,解决了传统图书馆技术中无法解决的一些难题。
  • 管理论坛

  • 张婧, 吴金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历年来国内Data Curation研究主题和内容,总结分析相关研究的特征和不足,探讨未来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和拓展的领域。[方法/过程]以CNKI数据期刊、会议库,万方学术论文库为来源,检索2017年3月13日之前收录的学术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根据DC的生命流程和管理规律探析值得重点关注和拓展的研究领域。[结果/结论]国内Data Curation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数据策管基础理论现象、数据策管方法工具技术、数据策管的机构知识库、数据策管人员的教育与培养、图情机构开展数据策管服务;尽管Data Curation研究呈纵深发展,但仍存在数据策管的规范化,数据策管政策、法规和标准,以及数据策管安全、人才、质量、绩效管理等值得重点关注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 齐虹, 闫静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我国信息行为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了解我国信息行为研究脉络、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信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采用Cite Space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信息行为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作者及发文机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前沿等分面进行数据分析,并予以可视化。[结果/结论]我国信息行为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向瓶颈突破的过渡阶段,研究主题逐渐呈现出由集中到分化的发展脉络,并出现以下发展趋势:研究主题内容不断拓展、研究范式向社会化倾斜、基础理论体系趋于完善以及合作与创新初露端倪。
  • 郝若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期刊自引情况的研究对于分析期刊的研究方向以及评价期刊的学术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本文以2012-2016年《社会科学期刊引证报告》(JCR-Social Science Edition,JCRSSE)收录的社科类期刊的指标数据为样本,对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和收录的金砖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的社科类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这些期刊的指标数据(特别是自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自引情况对于社科类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JCRSSE收录的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在影响因子和自引率方面均优于金砖五国的期刊。我国国际社科类期刊与其他金砖四国相比,在影响因子方面均高于金砖四国,且在自引率方面低于巴西、南非和俄罗斯。
  • 蒋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揭示人工智能(AI)迭代发展中大数据挖掘的风险、成因与对策,为打造智能化协同创新生态链提供重要支撑。[方法]分类探讨AI图景下大数据挖掘中智能采集侵害数据产权、关联勾勒突破数据匿名、黑盒疏漏打破动态平等,以及算法决策冲击自由抉择等风险及其成因,提出数据挖掘的原则与策略。[结果/结论]参与者之间参差不齐的管控意识与处理能力、复杂多元的利益诉求以及缺少政策法规集中调控等导致上述风险,亟待严格遵循平等参与、优质输入、彻底拭除以及公允运转等挖掘原则,主动采取充实数据产权规定、丰富数据隐私条款、明确挖掘主体资质与公权参与标准、推动签署数据跨境统一处置方案以及健全相关救济措施等具体对策。
  • 宋丽丽, 康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创建综合网络中心性指标,对客观掌握网络节点的地位,制定、调整虚拟企业联盟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点,将企业联盟视为复杂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中心性属性特征,选取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为基本指标,并采用TOPSIS方法进行多属性决策,对虚拟企业联盟成员进行网络中心性研究。[结果/结论]克服了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为考察虚拟企业联盟网络节点的地位提供新方法,并对虚拟企业联盟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 综述·述评

  • 程豪杰, 张宁, 袁勤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影响因素研究"、"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评价研究"和"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提升策略研究"3个方面。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学术虚拟社区成员类型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影响研究较少","一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未考虑环境变量和误差的影响"等问题。"进一步探索成员类型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采集纵向数据研究在学术虚拟社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用怎样提升其知识交流效果的策略"等是未来可关注的领域。
  • 韩啸, 郭雨晖, 汤志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了回应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对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研究成果展开一次全面评估与反思,以推动未来研究发展,为实践提供可行方案。[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分析法,首次对国内2007-2017年间公开发表的423篇文献进行了编码和梳理,提炼出了由使用者、信息公开方式、环境因素、使用类型、技术标准、效应和评估共7个部分组成的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主题框架;归纳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现有的理论、模型与不足,回应了国内研究的分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虽然文献数量增长较快,但存在实证方法运用不足、研究内容重复化、理论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均衡主题发展、总结中国经验等建议,并立足"供给——需求"视角,建构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框架。
  • 任福兵, 李玲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智库研究已经成为情报学研究的热点,作为智库决策重要方式的群体决策应当受到关注。通过对国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不足,为我国该主题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查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外群体决策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外关于群体决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群体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方法、决策过程三方面。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群体决策的研究提出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方法体系、细化过程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