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探索

  • 张建光, 张腾, 王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智慧政务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从信息生态理论的视角,讨论了智慧政务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和智慧政务的相关研究文献,构建智慧政务信息生态发展机制理论模型,通过采用调查研究法、SEM数据分析技术及AMOS17.0软件工具,对305个来自于政府信息化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样本进行分析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生态是对智慧政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变量,并且智慧政务平台建设、智慧政务服务能力、智慧政务影响力同样对智慧政务应用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 丁晟春, 王楠, 吴靓婵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海量微博舆情信息中准确、高效地发现和挖掘当下的热点主题,以期为政府和企业监控和管理舆情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研究首先从维度、特征和度量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帖子-主题"二模网络模型,其次选择词频、主题权重和词频增长率3个特征来抽取模型所需的有效关键词,然后选取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社区发现方法进行基于关键词的主题社区发现,最后综合考虑用户影响力和传播影响力两个属性,通过热度分析确立主题热度,识别热点主题。[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挖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主题,检测出的主题结果均正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还选取实例进一步对主题的热度迁移和情感倾向进行了分析,具备一定的预警作用。
  • 张家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体间存在着信息种类、质和量上的差异,即信息势能,信息势能的存在是信息交流之所以能进行的重要前提。基于物理学势能转移规律和信息可复制性的特征,本文采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信息势能的概念、特性和作用。然后,结合信息交流和信息传播理论分析了信息势能转移的基础、发生条件与结束条件,指出了信息势能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消除障碍的措施。在对信息势能的作用机制阐释之后,结合组织知识转移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信息势能的作用机制为主体间信息共享或信息分享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
  • 何秀美, 朱庆华, 沈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以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为代表的科学共同体不断涌现,但缺乏定量化评价措施的问题,本文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网络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为我国科学共同体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获取"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论文合作数据,利用VosViewer和Ucinet构建"2011计划"机构论文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合作网络在网络结构、机构间合作强度等方面的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结论]"2011计划"实施前后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表明,科学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科研机构间构建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机构间的合作强度则取决于科学共同体研究方向与政策导向和应用热点的契合度。
  • 毛凌翔, 何建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互联网经济下的消费者灵捷需求,研究了依据客户需求而临时组建并经营的虚拟企业中的信息资源交互机制;运用进化博弈论方法对虚拟企业成员间的信息资源交互的合作方式、合作收益进行分析,得出了虚拟企业构建的经济基础;最后,针对互联网经济下的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与应用,研究了互联网经济下的虚拟企业信息资源保障机制。通过对互联网经济下的虚拟企业信息资源交互与保障机制的研究,为虚拟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应用指引,以支持互联网经济下的传统企业的虚拟化运营。
  • 相甍甍, 王晰巍, 郭顺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首先借鉴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组成要素和过程,其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和相互关系,将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为表象层、中间层和根本原因层。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张晓娟, 李贞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是影响智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与其个人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方法/过程]本文引入以往经验变量,构建了智能手机用户信息隐私关注、信任与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对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正向作用;用户对智能手机生产商和服务商的信任在信息隐私关注和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方面的以往经验对其信息隐私关注、信任和信息安全行为意向起正向作用。
  • 周涛, 陈可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化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产生了社会化商务。但很多社会化商务平台面临用户活跃度低、客户流失严重等问题,这将影响平台的持续运营和发展。基于SOR(刺激-组织-响应)模型,研究了社会化商务用户行为机理。对收集的340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考察了影响用户使用和分享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情感支持、信息支持、服务质量显著影响虚拟社区感,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和分享行为。因此,社会化商务平台需要关注社区中的在线社会支持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用户使用和分享行为,确保社会化商务的成功实施。
  • 何建佳, 刘举胜, 王祥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认知盈余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公众发声与评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演化,对破解重大舆情危机,疏导公众情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认知失调视角,将个体之间的亲和度纳入经典HK模型,形成改进HK模型,在此基础上,集中分析了初始观点坚持度,异质信任水平,个体亲和度,观点影响阈值对网络舆论演化的影响,并以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对上述研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观点坚持度在均值为0.5的正态分布条件下,观点会较快完成演化;较大的个体亲和度和观点影响阈值对舆论的演化具有加速效应。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对重大舆情危机的相关策略。
  • 张立党, 周质明, 胡泽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信收藏是大数据时代人们信息消费和知识积累的必然行为。文章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基于媒介丰富度和使用满足理论,考察使用需求和媒介丰富度对微信用户收藏行为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发现:1)使用需求的5个维度和媒介丰富度均与收藏行为显著正相关;2)媒介丰富度作为调节变量,加强了使用需求中除利益需求外的其他4个维度对收藏行为的影响,而且对不同性别和户口性质大学生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文章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微信用户收藏行为的作用机制,可为微信内容的策划、传播和规制提供经验证据。
  • 刘志国, 陈威莉, 于晓宇, 董亚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缺乏适宜理论基础的支撑,当前图书情报界对知识服务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通过对与知识服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知识服务是能更深入、更全面满足读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需求,促进读者与知识进行更好交流的服务。图书馆需要在深刻认识知识服务并处理好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关系的基础上,以知识交流为中心并大力提高馆员的隐性知识水平,开展知识服务。
  • 应用研究

  • 刘影, 袁勤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泛在学习广泛应用和发展,泛在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信息采纳意愿产生了影响。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模型及信息采纳行为模型,结合泛在学习环境特征,确定影响大学生信息采纳意愿的因素,并构建其信息采纳意愿初始模型,据此提出研究假设、设计问卷。利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检验。利用AMOS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并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修正模型。根据最终模型,对泛在学习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采纳能力提出建议。
  • 李健, 邬晓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了城乡数字鸿沟的测度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3-2014年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的城乡数字鸿沟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地理、制度因素等是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盛宇, 李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博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利用这一资源进行知识创新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在SECI模型基础上,结合微博特点提出微博知识创新过程模型,并提出微博知识创新研究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焦点小组和观察法获取数据并分析,从实证角度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 黄炜, 黄建桥, 胡悦, 李岳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总结现有的微信公众号现状,研究微信公众号的模式特征,提出微信公众号未来发展的合理建议。[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分别从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模式。[结果/结论]信息质量是微信公众号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一个好的微信公众号其信息质量必定是得到保障的,未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可以在保障信息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系统以及服务进一步发展。
  • 王庆, 赵发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户画像作为大数据环境下的用户分析及服务设计工具,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文章概述了用户画像及其相关研究实践应用,并归纳了图书馆现有资源推荐服务现状,分析了图书馆用户画像数据源并构建了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最后提出并设计了从单用户和多用户角度分别推荐馆藏资源的模式,为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用户的图书馆资源精准推荐提供参考。
  • 杨长春, 王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务微博日益重要的同时,如何提升其影响力是关键。本文通过对政务微博影响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挖掘和归纳,构建了具有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的政务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信息计量学中的h指数对所选政务微博用户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后的政务微博数据用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 业务研究

  • 孙波, 刘万国, 倪煜佳, 姜凯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10个美国典型区域图书馆联盟,从联盟起源、愿景、目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探析联盟成功经验,总结出美国区域图书馆联盟成功的启示:明确愿景、确定目标、稳固联盟根基;科学化管理体制、有效化运行机制、保障联盟运作;深化传统服务、延展新兴服务、保持联盟活力。
  • 臧国全, 周丽媛, 李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可识别性是指将一件数字对象与其他数字对象区分开来的特性,以实现该数字对象的发现和检索;设计并验证保存系统中数字对象的可识别性风险模型。[方法]阐释可识别性涵义,界定可识别性风险类型;从数字资源、保存活动与保存政策三个方面设计可识别性风险型元数据,建立可识别性风险检测方法;选择CNKI作为实验对象,实施可识别性风险检测实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制定降低或规避可识别性风险措施。[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数字保存可识别性风险模型是适用的。
  • 洪道广, 缪灵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案例比较百度学术平台与来源数据库的检索结果,研究百度学术的数据整合,结果显示百度学术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的2010-2016年中文期刊覆盖率大于96%,学位论文覆盖率大于90%;对比2000-2016的英文期刊数据百度学术对SCI&SSCI、EI数据库覆盖率大于94%,对Elsevier、Springer、Wiley、ACM、Emerald全文系统数据库覆盖率大于95%。但百度学术收集的专利、外文学位论文等数据不全面,对文献的分类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 刘丹, 刘烜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相对全面地统计数字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利用情况,本文在Altmetrics理念指导下,以期刊被引指标框架为标杆,建设性地提出一套适于我国数字期刊的利用统计指标框架,为学术共同体就数字期刊利用评价问题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期刊的质量与利用率,且进一步丰富Altmetrics理论研究。
  • 周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界定图书馆联盟概念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联盟的复杂网络特征进行分析,以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为例,深入分析复杂网络视角下图书馆联盟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在图书馆联盟的形成过程中,图书馆联盟成员会结合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进行有向选择,有向选择机理、学习机理、共享机理和协同机理在特定环境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图书馆联盟的形成和演化。
  • 管理论坛

  • 刘林青, 吕淑雅, 梅诗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性活动与利用性活动之间存在知识冲突与需求张力,如何从旨在长期获益的探索性活动和着眼于短期利益的利用性活动之间找寻平衡,是学术和管理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自1991年March提出探索与利用张力以来,相关研究迅速蔓延到组织的许多领域。本文以WOS中1991-2016年间"探索与利用"研究的施引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关键词共现、作品共被引、关键路径3个层次进行分析,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及关键路径,以期为学者提供文献分析的便利。基于上述分析发现,当今"双元性(Ambidexterity)"是该领域的热门研究主题,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等研究紧密相连;本研究的样本文献从基础理论,"探索与利用"张力相关研究话题,研究方法论3个方面构建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该领域研究存在着"探索与利用"张力的表现形式及解决办法两条关键发展路径,未发现转折点。
  • 黄晓斌, 王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库的项目研究与决策支持需要充分的图书情报资源作为保障。通过对国外一些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智库的做法进行调查和梳理,总结其在服务内容、方式和管理机制等一些特点,发现其都比较重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参考咨询服务、重视智库研究成果宣传与评价、探索服务方式的延伸与转变、重视技术在服务中的应用等。从中得出相关的启示:应充分了解智库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建立面向智库研究的特色资源体系、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智库的方式、加强对智库研究成果的宣传评价、明确图书情报机构自身的合理定位。
  • 朱世琴, 沈汉, 霍丽萍, 毛静华, 康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SCI被引次数作为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从合作方式、合作方、合作学科三个角度,采用期望、频率比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科研合作对论文质量的影响。总体来看,华东理工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质量要远高于国内合作和无合作论文,而国内合作论文略微优于无合作论文,但不同学院的情况有所不同。合作国家或合作机构影响着合作论文的质量,科研实力强的合作伙伴确实能提高合作论文的质量,但是与合作方的整体科研实力并不成正比。交叉学科间的合作对中低质量的论文产出有积极影响,但对高质量论文的产出影响却因学科而不同。
  • 综述·述评

  • 李伟超, 贾艺玮, 赵海霞, 张柳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结合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活动的早期过程,把握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过程]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资源对我国2008-2017年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目前针对智慧图书馆研究和建设虽然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探索及初步发展阶段,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