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探索

  • 初景利
    2017,37(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海群, 孙瑞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用“身心一体”的“具身认知”理论来研究图书情报专硕教育的质量问题。在特别重视实践性的图书情报专硕教育中,强调实践是身体的实践,要让“身体”成为教育的重点,创造一种“身在”的教育模式。文章阐释了具身认知与MLIS教育相契合的理念;分别从自然身体的制约性、主体身体的能动性、体验身体的实践性、媒介身体的联系性4个方面,提出了MLIS教育的具身性特征;从具身认知视角出发,解释了MLIS教育的意蕴,并提出了提升MLIS教育质量的新思路。
  • 彭靖里, 谭海霞, 杨斯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展竞争情报专业教育状况以及理工科专业中竞争情报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理工科专业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同时按照理工科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将相应的竞争情报教育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并且经过3年的试验性教学实践,证明在理工科专业中开设竞争情报课程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 任福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库国际化是世界一流智库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在阐述智库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智库发展实践,提出了智库国际化的基本路径,包括思路国际化、项目国际化、组织国际化、资源国际化、研究管理国际化、传播国际化,为我国智库国际化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 王旖旎, 郑彦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发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发表后的被引用次数等作为评价指标,无法全面展现学术论文的内容价值。文章在系统分析论文评价方法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以Bates的Berrypicking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以学术大众为主体开展论文质量评价的思路。通过分析大众评价的可行性,构建出学术论文大众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论文评级、价值类型、专家意见、大众评语等大众指标和权威指标的内涵进行了解释。
  • 储节旺, 张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研究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为企业从知识协同方向提升开放式创新绩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对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研究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运行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在开放式创新中,知识协同通过分析内外部知识资源,根据创新目标构建知识协同群并使知识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最佳的交互、关联、碰撞、共享与整合,以便激发协同效力,从而提升协同个体与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因此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协同受创新开放度、知识需求发现、知识供给时间、知识匹配度与知识共享程度等的影响。为了保障知识协同工作的顺利开展,知识协同需要先进的协同系统、科学合理的协同制度与人员作用支撑。
  • 朱晓峰, 崔露方, 潘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实施微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中的收益共享问题,构建了公平关切视角下微政务信息公开供给者(以政府为代表)与微政务信息公开使用者(以公众为代表)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设置了政府与公众同时具有公平关切且公平关切程度相同、只有政府具有公平关切、只有公众具有公平关切三种情形,探究了公平关切程度对于微政务信息公开的收益共享系数可行域、实施微政务信息公开后增加的系统收益、微政务信息公开主体的收益共享系数发展趋势、微政务信息公开比例、双方主体各自收益的影响。
  • 王云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以公众关注和媒体关注两个视角,从趋势研究、舆情洞察、人群画像三个模块统计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关注度特征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关注度提供基础,并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 王高飞, 李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促使网络舆情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与演化。为科学有效地对移动社交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控制,在详细分析移动社交网络舆情自身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基于AHP-模糊综合分析的移动社交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并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该事件的预警等级为“特别严重,Ⅰ级”,这与专家对该事件预警等级的定性相吻合,从而较好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瞿志凯, 兰月新, 夏一雪, 刘媛, 刘冰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突发事件情报分析如何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为决策用户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可靠的突发事件情报服务产品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北京、广州等主要地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办法,通过深入分析大数据对突发事件情报分析的影响,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情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大数据环境的突发事件情报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综合研判模块为核心的大数据突发事件情报分析模型,以期实现大数据与突发事件情报分析的深层次融合,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决策支持。
  • 宋丹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MARC格式书目数据已经滞后于语义网技术的要求的当下,文章首先探讨新型书目框架BIBFRAME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编目、检索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其模型架构、核心元素及开放关联特征,深入对比其与MARC及RDA之不同。在此基础上,详尽阐述其核心类的发展演化情况,并剖析其内在原因。最后结合当前编目实际情况,预测其实施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未来发展方向。
  • 方法研究

  • 汪明艳, 陈梅, Yibing Zhu, 石笑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改进的CODA模型来分析研究个体观点可信度及倾向性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模拟并揭示群体观点极化的演化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高可信度(ρj=0.7-0.9)演化情况下个体最终形成集群,而低可信度(ρj=0.2-0.4)个体观点呈现分散状态。高、低可信度的差值越大,网络观点演化效率越明显;高可信度个体推动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而当低可信度值低于0.2时,也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群体极化的现实效应,针对高低可信度的演变边界,提出了网络舆论的干预方案,防控网络群体极化的危害。
  • 杨海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检索评价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而从用户认知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研究逐渐成为学者们追捧的热点。本文从用户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布鲁克斯提出的对数透视法思想,对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改进,将物理世界(“世界1”)中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数尺”转换到了“世界2”和“世界3”的精神世界,从用户所获取的情报量对其检索结果进行了评价,克服了以文献数量为计量单位评价的不足。同时,通过应用分析对其改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罗毅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财经垂直门户成为了财经信息服务的主体。在分析我国财经垂直门户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信息生态理论,提出了一种自上而下构建财经垂直门户服务质量层次本体评价模型的方法,并且结合层次分析法设计了相应的服务质量评价软件,将抽象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具体化为定量的指数排序。运用评价软件对我国5个具有代表性的财经垂直门户进行了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罗泰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泊松分布和伽马分布的网络舆情热点实时识别方法。该方法使用话题的人气和时间间隔特征两方面来识别舆情热点,发现单位时间内(如1小时)参与话题讨论的人数成泊松分布,回帖的时间间隔服从伽马分布。本研究用历史数据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 应用研究

  • 熊国经, 熊玲玲, 陈小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由于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弊端愈加明显,笔者将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组合评价及复合评价模型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相对于单一评价模型的优越性,为学术期刊评价提供更合理的评价视角。[方法/过程] 单一评价方法是选择运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TOPSIS法对学术期刊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价,提出的组合评价模型原理是通过对这3种单一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Kendall检验,在具有显著性一致性的基础上建立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进行组合评价,提出的复合评价模型的原理是通过熵值法的差异系数对因子分析的主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因子得分系数的修正,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造加权规范矩阵,运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组合评价模型和复合评价模型与单一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且组合评价模型和复合评价模型具有更好的区分度,相对于单一评价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孙杰, 罗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线信息已经成为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主要信息来源。以移动互联网为背景,将在线信息分为卖方主导信息、买方主导信息和第三方主导信息3类,研究不同类型在线信息对消费者感知的影响,构建了消费者搜索在线信息过程模型。研究表明,卖方主导信息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信息需求,买方主导信息被消费者用以判断卖方主导信息的风险性,而第三方主导信息则对买卖双方主导信息提供辅助判断作用。
  • 刘宪立, 赵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线评论的出现推动了消费者网络购物决策行为的展开,以DEMATEL方法为基础,研究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消费者网络购物决策,推动网络购物决策理性行为的展开提供理论借鉴。在构建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体系基础上,运用模糊集理论与DEMATEL方法,分析15个影响在线评论有用性因素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并识别出其中消费者专业知识、评论者信息披露、商品涉入度、评论写作风格、评论及时性以及评论信息完整性等6个关键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消费者信息管理是当务之急,商家需要进一步针对不同价位商品,注重评论内容的管理,促进消费者间的社会交流。
  • 罗晓兰, 李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免费可获取的学术资源是科研中重要的信息检索来源,其质量评价、分享传播模式和知识产权等在学界备受关注,但却鲜有从用户使用行为角度对网络免费学术资源分享进行研究。以国内常用的在线文档分享网站“百度文库”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问卷调查获取国内教学科研人员对百度文库的使用情况、对网络学术资源分享的版权意识、对网络免费分享的全文资源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数据,从用户使用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百度文库不是用户主要的学术文献资源检索来源,网站的易用性和可获得性促使用户持续使用。用户对其提供的资源质量及版权问题诸多疑惑和担忧,但这并不影响用户继续使用百度文库。
  • 安静, 郑荣, 杨明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面对海量的网络销售商家和平台,如何甄别出有效的在线评论信息从而提高网购消费者的购物决策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开展对在线评论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围绕“消费者个体特征与在线评论有效性”这一主线,构建消费者个体特征对在线评论有效性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设计测量量表,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均对在线评论有效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统计特征对在线评论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
  • 业务研究

  • 龙叶, 王跃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1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和近几年掌阅、网易云阅读、当当网、亚马逊中国等应用客户端以及上海、湖南、湖北、江苏等省市的阅读调查报告为依据,介绍了我国移动阅读的现状。结合近来的移动阅读监测分析数据,探讨了拓展移动阅读应用客户端市场、提升用户付费意愿、整合资源适应多元化需求等发展策略,以期探索移动阅读推广的新模式,推广我国国民阅读。
  • 白才进, 田加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信息环境下微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指导思想对图书馆微服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对社交网络图书馆微服务进行分析,在图书馆服务中应该提供投入与产出的效用最大化,防止图书馆微服务供需错位,应充分利用开放获取、MOOC学习、社群经济等增加图书馆微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 介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图书馆作为学习支持服务部门,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网络调研国内外一些大学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情况,总结当前学习环境发展特点。在指出大学图书馆在学习支持中的作用基础上,提出大学图书馆以用户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围绕学习支持服务的资源、技术和空间要素,构建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 石德万, 贺梅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从数字出版的特点出发,根据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探讨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有效模式。认为在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除了以资源采购商身份支撑数字出版外,更应该以盘活高校现有资源、汇聚网络零散资源、挖掘馆藏特色资源、集纳高校原创资源的模式直接参与数字出版,从而提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
  • 王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介绍高校图书馆用户行为概念和类型,以及图书馆多种智能设备生成的数据以“数据孤岛”的形式存在的现状,提出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并设计多个功能模块,挖掘、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感知用户需求,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信息需要,最后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 管理论坛

  • 刘梦晓, 袁勤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自然类、人文类和主题公园类共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微博用户发表的旅游目的地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情感倾向和评价角度等方面探究了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正面和负面微博形象,并提出“借助微博获取游客反馈,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举办赛事、节事活动,展现旅游魅力”、“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整合营销机制”、“提升旅游设施要素,保持旅游形象特色”等微博形象提升策略。
  • 周拴龙, 王卫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中国的阿里巴巴电商网站和美国的Amazon电商网站进行比较,详细地比较其收集信息的类型、用户权利说明、共享信息的对象与Cookies使用等隐私政策,对其隐私政策做较全面比较,分析各自特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电子商务网站隐私政策建设意见,找出我国电子商务网站与美国电子商务网站相比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不足,以期为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制定保护用户隐私政策提供借鉴,最后指出我国电子商务网站保护用户隐私的努力方向。
  • 曹霞, 崔雷, 黄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SPSS软件从2015年JCR收录的图书情报学领域的86种核心期刊中,随机选取20种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生成共现矩阵,运用UCINET和Pajek软件实现作者、机构和国家3个合著网络的可视化,分析各合著网络的聚类系数、平均距离、高频合作群体,检验小世界特性,揭示网络整体结构、核心学术群体和高频合著集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合著率及合著规模基本逐年上涨,合作科研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3个合著网络均具聚类系数大,平均距离短的特点,符合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理论,说明国际图书情报领域整体合著网络具有较高的连通性、内部交流频繁、信息传递畅通。高频合著作者和高频合作机构有着确定的研究方向,且倾向于将其连续性的科研成果发表于同一期刊。
  • 汪满容, 刘桂锋, 孙华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运用专利地图的方法探索全球大数据技术的竞争态势,以期为我国政府、企业、高校发展大数据产业和技术提供竞争情报支撑。[方法/过程] 以Thomson Innovation平台的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1 363篇大数据技术专利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权利地图和专利技术地图的方法,从申请年份、申请国家、专利申请人、同族专利、专利引用、技术领域等角度进行态势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阶段特征明显;美中两国是大数据技术研发的主要国家;互联网企业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推动力量;大数据研发的热点聚焦在Hadoop、MapReduce等技术。
  • 李文文, 周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素养是e-Science环境下科研人员所必需的一项必备技能、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教育围绕科学数据的保存、共享与利用展开,随着科学研究步入“第四范式”阶段,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探讨科学素养教育如何嵌入到科研活动各阶段,实现科学素养教育的个性化。
  • 综述·评论

  • 张应青, 罗明, 李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节点影响力研究对于舆情导控、信息传播、知识共享、市场营销以及群体性事件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围绕节点影响力的概念界定、内涵辨析、测度与评估,以及影响力最大化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梳理和述评。在已有节点影响力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 张博, 李竹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博这一媒体形式出现后深刻地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因此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各学科领域关注的重点。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研究角度也越来越多元化。本文针对微博信息传播效果这一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典型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首先概述了微博传播效果的概念和测评方法,接着分类梳理了微博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张志华, 蔡蓉英, 张凌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国家竞争情报关注的现实问题。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世界各国纷纷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战略顶层设计,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举措。本文结合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日本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和评析了这些国家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情况,拟为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构建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