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 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拟能够全面捕捉政策影响下的复杂社会系统动态性,准确模拟政策干预随时间推移的累积影响,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于推动政策工具科学高效地制定和使用,以及提高政策效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 以人口生育政策实施为样例,基于生育率等关键性影响因素与教育经济等环境影响参数,借助Vensim PLE构建一套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动态演示人口—政策—经济子系统间的交互,设计执行3项差异化政策干预情景,深入模拟预测不同政策导向下的人口变迁路径与演化趋势。[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生育政策的放宽在促进人口增长的同时,有效缓解老龄化趋势。但政策影响日渐式微,亟需结构化变革与调整。
[目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违规使用治理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单一维度的分析视角无法从系统层面有效调和并解决这一矛盾冲突。[方法/过程] 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框架,构建数据供应商、高校图书馆和用户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各主体的行为模式及其均衡稳定策略。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参数赋值,以提升仿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随后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剖析了各类因素对于演化博弈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厘清利益对象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和关联结构。[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该博弈模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状态,并基于数据资源违规使用的现状,分别从三方博弈主体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目的/意义] 数字经济政策已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数字经济政策的实施成效,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 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地方数字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 地方数字经济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其促进作用存在两年时滞;人口规模较大或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政策实施成效更显著;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了东部地区。
[目的/意义] 科学基金制度是各国(地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准确识别科学基金的资助方向和资助成效是感知科技发展态势的关键。[方法/过程] 为识别科学基金资助态势,在提出关键短语抽取规则后,利用语义相似度消除同、近义词的歧义影响,利用动态滑动窗口和语义相似度构建语义加权的词共现网络,并基于社团划分方法识别基金主题。在集成电路领域比较1 812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 807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主题分布、资助力度变化和资助效果,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基金主题分布和资助成效。[结果/结论]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均涵盖了集成电路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在重点资助方向和资助力度上有较大差异;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平均被引频次相对较低,受资助机构相对单一。
[目的/意义] 科技创新主导力与创新团队的产出绩效息息相关, 在日益庞杂的科技创新合作中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科技创新主导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讨论方面, 本文从定量角度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主导力网络的演化机制, 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合作。[方法/过程] 本文以药学领域的数据驱动, 设定创新主体的搜索规则、主导规则、创新规则, 以平均科技创新增益及其扩散速率为评价指标来衡量科技创新主导力的扩散效果, 模拟科技创新主导力的扩散过程, 并进一步探究多维邻近性与科技创新主导力扩散的动态关系。[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 多维邻近性对科技创新主导力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且不同邻近性在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全面细致地刻画了多维邻近性在科技创新主导力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具体作用, 进而为机构/企业和创新个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目的/意义] 在教学环境中使用虚拟数字人进行授课可以促使用户更高效地在线学习。本研究旨在探究在线学习中虚拟数字人特征对用户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 为在线教学视频设计和教学策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结合准社会互动理论, 使用VTube Studio软件设计虚拟数字人教学的视频材料, 招募用户观看教学视频并测量用户的主观感受, 对在线学习中虚拟教师授课的情境进行探究。[结果/结论] 虚拟数字人的吸引力、拟人化特征通过用户对虚拟数字人的态度和学习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积极影响在线学习效果, 拟人化到学习效果的中介路径之间存在遮掩效应; 准社会互动对学习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而对学习效果存在负面作用。
[目的/意义] 在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下, 国民对健康信息需求急剧增长。社交媒体作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效传播健康信息的同时, 也为虚假健康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便利条件。随着社交媒体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用户对健康信息的不确定感愈发强烈。鉴于此, 本文对社交媒体健康信息用户的信任形成机理进行探索, 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解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用户信任形成的要素, 建构面向用户感知过程的信任综合框架, 从用户、信息和环境3个方面提出社交媒体健康信息用户信任理论假设模型, 并对结构模型进行修正。[结果/结论] 研究从理论层面明晰社交媒体健康信息用户感知信任过程以及用户心理变化的进程。研究还发现热评情感极性、涉入度、信源可信度、冲突解决对信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对采纳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参照群体规范对采纳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 信任分别在热评情感极性、涉入度、信源可信度和冲突解决与信息采纳意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目的/意义] 完善科学数据伦理治理有助于规范科学数据收集、共享和使用,发挥数据作为科研的关键资源与要素的功能,优化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方法/过程]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分析英国科学数据伦理政策,总结其政策框架与内容,并通过矩阵编码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治理特征,提出我国优化科学数据伦理治理的建议。[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伦理政策框架包括治理环境、主体与策略3层面。伦理治理环境内容分为适用领域、适用主体、概念定义、问题分析与现有政策;伦理治理主体内容涉及治理主体界定与促进主体协作;伦理治理策略内容涵盖治理指导与各阶段治理措施。其治理特征有3维度:注重定义概念,明确分配主体权责与促进协作,全面厘定治理策略与加强伦理风险防控。据此提出4条治理路径:形成治理体系,规范治理理论,明确各方权责与协作方式,细化各阶段治理措施。
[目的/意义] “十四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背景下,负责任的数据治理成为促进社会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推进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亟须探索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基础理论。[方法/过程] 运用主题分析法,探寻负责任的数据治理的概念要素及维度,按照国际标准ISO704:2009的概念关系,结合社会科学数据的特性,阐释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特征、层次与内容,旨在构建一个较为全面且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果/结论] 负责任的社会科学数据治理是多元主体在现有的数据治理环境之下,运用相应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将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的理念和原则融入社会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以确保所有涉及社会科学数据的流程和成果的责任性的过程,具有责任性、反思性、前瞻性、开放性和工具性特征,可划分为战略层、数据层和活动层。
[目的/意义] 本文针对智慧医疗情境下隐私行为研究在博弈主体、模型参数等方面的不足,探寻患者、医疗机构、智慧医疗平台和政府四方主体之间的隐私行为交互机理与演化趋势。[方法/过程]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患者、医疗机构、智慧医疗平台和政府四方博弈模型。根据不同参数调节下各方行为策略的收益、成本、损失等计算收益矩阵,求解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考虑不同因素对主体行为策略及系统稳定状态的影响。[结果/结论] 患者的隐私披露行为与披露隐私后获得的服务收益密切相关,医疗机构的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隐私泄露概率对其隐私保护行为有显著影响,智慧医疗平台的政府奖惩、罚款收益和投入成本是影响其严格管理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监管行为与奖惩机制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应用本文模型和方法,可以动态调整隐私保护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推动智慧医疗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的/意义] 精准化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衡量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存在供需失衡,服务精准化水平不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环境飞速发展为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水平提升带来了历史机遇,而探索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水平的影响机理是更加有效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的前提。[方法/过程] 基于价值网络模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社区养老服务相关参与主体代表的半结构化访谈语料进行编码分析,参照“背景-条件-行动-结果”的扎根理论经典范式,分析数智环境下价值网络对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的影响机理。[结果/结论] 构建影响机理“火箭模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价值网络对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其中“数智技术赋能”是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回答了数智环境下价值网络对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的“影响机理是什么”的问题,为后续探索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的策略指明方向。
[目的/意义] 学者们重视追求医疗智慧问答相关技术本身的前沿性,对基础理论的探讨研究较少,两者未能融合发展。[方法/过程] 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首先阐述在线医疗健康领域智慧问答服务的内涵及特征,之后剖析知识图谱与大语言模型的联系及两者的互补融合思路,最后提出图模驱动的在线医疗健康智慧问答服务。[结果/结论] 文章将医疗智慧问答服务理论特征贯穿智慧问答服务的全过程,创新性地提出其智慧问答服务应包含大语言模型驱动的医疗知识图谱构建、知识图谱增强的医疗大模型训练、图模驱动的智慧问答服务流程三部分。本研究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研究成果可用于后续医疗智慧问答的实践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