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周庆山, 赵菲菲, 董立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对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网络评价文本进行分析挖掘,可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具体政策评价提供重要参考维度。[方法/过程]本文结合半结构访谈、网络媒体传播及公众社交平台评论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政策完善度、政策效果、政策宣传、政府信任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网民评价计算框架。[结果/结论]在计算框架中,本文创新性地提出"议程设置匹配度""政策各维度正负面占比"等核心指标,以及网络主题抽取模型,最终对6项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了量化实证计算,基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为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公众认可度提出参考建议。
  • 陈健瑶, 夏立新, 舒怡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事件文本句法特征视角出发,提出一种面向突发自然灾害的网络舆情事件识别方法,使得从小规模数据集中精准的识别事件成为一种可能。[方法/过程]通过数据采集和事件语义标注构造训练集,接着提出了一种面向突发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事件识别的句法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句法特征提取方法从训练集中提取事件句法构造事件句法特征库,同时以句法向量的形式表示待测事件文本,最后利用事件句法与待测句法的句法相似度计算识别事件。[结果/结论]以"台风利奇马"事件为例,证明了本研究提出的事件识别方法能够精准地从突发自然灾害网络舆情文本中识别事件,同时通过对照试验证明了在训练集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句法特征优于文本特征的事件识别方法。
  • 储节旺, 李佳轩, 刘雅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知识创新与关键技术预见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方向,通过将复杂网络结构、链路预测以及词向量训练引入知识生态系统之中,为知识生态系统引入新观点、新概念,为知识预见提供全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在文献计量以及文本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对相关文献进行选取与聚类,并将聚类节点用于构建知识生态系统网络结构,利用词向量训练对知识生态系统网络结构进行调整并通过链路预测方法实现知识预见。[结果/结论]通过将复杂网络结构引入知识生态系统中,预测知识生态系统中不同知识社区间可能发生的交集对于新知识的预见是具有显著效用的,可以作为颠覆性技术预见的一个方法途径。
  • 唐晓波, 彭映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国家强调重视科技成果的质量,科技成果的质量体现了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和贡献。科技论文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基于文本语义分析识别科技论文的引用对象和引文功能,对于科技论文的学术贡献和价值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本文利用文本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基于BERT-BiGRU-CRF的科技论文引用对象和引文功能的联合自动识别方法模型。首先从知网数据库获取科技论文全文本,利用正则匹配引用标记的方式获取科技论文引文内容;其次借鉴已有研究确定科技论文引用对象和引文功能标注方法,实现科技论文引文内容的人工标注;然后在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的基础上结合BiGRU与CRF构建科技论文引文内容的序列标注模型,实现科技论文引用对象和引文功能的联合自动识别,将识别结果利用三元组进行表达;最后采用图情领域5本高质量期刊2021年上半年的科技论文文本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模型在引用对象、引文功能和两者联合自动识别上的F1值分别为71.78%、68.33%、64.23%,均优于对比模型,初步验证了本文模型对于科技论文引用对象和引文功能自动识别的有效性。
  •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 张凯亮, 臧国全, 路杭霖, 于政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的历史数据,挖掘用户人格特质与其自我披露水平的内在关联,为社交网络平台制定差异化运营策略、提高用户自我披露水平提供参考,促进社交网络平台的健康快速发展。[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为例,采用网络爬虫抓取用户的历史数据,统计其自我披露水平;将大五人格模型与LIWC词典相结合,构建LIWC特征词与五类人格特质的映射关系,依据用户的实际微博文本计算其人格特质;结合上述两个结果,探索用户人格特质与其自我披露水平的关联。[结果/结论]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水平与其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关联性。外向性与开放性人格特质与用户自我披露的整体水平显著正相关;尽责性和神经质性人格特质与用户自我披露的整体水平显著负相关,但神经质性人格特质与公开发布微博比例显著正相关;宜人性人格特质与用户公开发布微博比例显著负相关,但与用户自我披露的整体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 莫敏, 匡宇扬, 朱庆华, 李新月, 岳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揭示用户采纳在线问诊信息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在线医疗平台的运营管理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得到影响用户问诊信息采纳意愿的关键要素,结合信息采纳模型构建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最后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平台易用性、医生专业性、服务态度、信息内容质量和信息表达质量会通过感知有用性对采纳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信息内容质量对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最大;健康素养负向调节医生专业性与感知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在信息内容质量与感知有用性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 黄炜, 沈欣芸, 李伟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探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原理,挖掘Vlog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状态及影响因素。一方面帮助Vlog行业从业者扩大用户规模,加强用户黏性,增加用户信息共生;另一方面分析高质量Vlog的特征,帮助平台给博主提供更好的衡量指标。[方法/过程]基于ECM-ISC及S-O-R范式,构建Vlog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结合HMM模型方法探索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情况Vlog的差异。[结果/结论]用户的信息关注和对视频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其Vlog使用决策。用户对视频整体体现的效果感受会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判断。由于不同视频类型的差异,不同用户的情感认同和沉浸体验有明显差异。
  • 乐承毅, 陈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厘清短视频平台用户非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对于运营商优化服务,吸引用户持续参与,提高用户留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PPM (推—拉—锚定)理论框架,结合社会影响理论和依恋理论构建短视频平台用户非持续使用意向影响模型,并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收集用户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使用疲劳的推力因素、同伴影响的拉力因素和媒介依恋的锚定因素综合影响短视频用户非持续使用意向;媒介依恋在使用疲劳与非持续使用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用户涉入度在同伴影响对非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拓展了非持续使用意向的研究情境和原因构成,希望为短视频运营商洞悉用户非持续使用意向成因,改进服务、吸引用户持续使用提供参考。
  • 信息分析与竞争情报

  • 周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将竞争情报流程分为竞争情报获取、扩散和使用3个环节,试图发现3个环节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存在联系、3个环节之间是否相互影响以及竞争情报质量是否影响上述关系,从而为面向技术创新的竞争情报活动提供实践指导。[方法/过程]以浙江省148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了竞争情报获取、扩散和使用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主效应,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法检验了竞争情报获取、扩散和使用之间的交互效应,根据竞争情报质量大小将数据分为两组重新进行分层回归。[结果/结论]1竞争情报获取、竞争情报使用与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关系,竞争情报扩散与技术创新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2竞争情报获取和竞争情报扩散存在交互效应;3竞争情报扩散和竞争情报使用不存在交互效应;4竞争情报获取和竞争情报使用存在交互效应;5竞争情报质量在3个环节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了明显的调节作用。
  • 史敏, 张圆, 罗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识别企业未来的竞争对手,对于企业当前决策非常重要。潜在竞争对手一旦转变为直接竞争对手,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危及企业市场地位。为了尽早识别潜在竞争对手,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弱信号的潜在竞争对手识别方法,以期为企业开展潜在竞争对手识别提供方法支持。[方法/过程]以专利数据为信息源,构建三阶段的潜在竞争对手识别方法:第一阶段通过LDA模型对文本进行主题分类;第二阶段采用弱函数对主题进行过滤,获得弱信号主题;第三阶段将弱信号主题分类,采用平均语义量衡量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并结合企业成长速度以识别潜在竞争对手。[结果/结论]本研究以台积电公司作为焦点企业对方法进行验证,识别出三星为其晶圆代工市场的潜在竞争对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弱信号引入潜在竞争对手识别领域,既丰富和完善了竞争对手理论,也对弱信号在新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拓展。
  • 信息传播与信息规制

  • 肖冬梅, 苏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探究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安全风险,本文对我国已上线的172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安全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方法/过程]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安全风险类型及相关典型事件进行剖析,探究安全风险致因,寻求风险防范对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随着各级政府探索从"政府信息公开"走向"政府数据开放",显性安全风险与隐性安全风险都接踵而至。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攻击、数据黑色产业链的发展和数据集爆发式增长加剧了政府数据开放的外部风险,而与外部人员勾结的内鬼有意为之、内部参与者或疏忽大意或能力不足所致的误操作及不作为,都是内部风险产生的缘由。强化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以申请开放为补充、加强数据安全标准规范建设、建立数据安全评估与反馈调整机制,能有效防范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安全风险。
  • 吴茜, 姚乐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互联网环境中用户隐私披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互联网行业发展及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过程]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调节定向理论,从中心路线、外围路线构建互联网用户隐私披露行为模型,同时探究调节定向变量的调节效应。采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使用Olog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心路线中:隐私收益的信息收益、在线社交收益以及隐私风险中的隐私泄露对隐私披露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外围路线中:隐私控制、隐私关注均对隐私披露行为产生负向影响。调节定向变量不仅影响隐私披露行为,也对中心路线及外围路线变量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甚至改变原有的影响方向。
  •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 邱均平, 韩小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五计学"是我国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计量学科产物。揭示有关"五计学"理论融合与发展研究的体系架构与思想内涵,不仅有利于对"五计学"融合与计量学科发展的深入了解和系统掌握,更为推动计量学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方向。[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五计学"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研究结论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形成有关"五计学"理论融合与发展研究的故事脉络,构建出相应的微观结构模型。[结果/结论]"五计学"理论融合与发展主要可划分为2个主范畴,9个副范畴。主范畴1:"五计学"融合与关系研究,包括概念融合、应用融合、作者融合、方法融合与体系构建和关系研究5个副范畴;主范畴2:"五计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包括研究对象的拓展、研究内容的拓展、学科发展现状/趋势及未来发展路径、自身学科建设及对其他学科的影响4个副范畴。最后在逐一分析副范畴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浅析了本研究对下一计量学分支学科"数据计量学"发展的影响。
  • 余厚强, 李佳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揭示作为替代计量数据源的中国新闻平台的特点,深化对我国新闻替代计量数据来源的认识,为构建本土新闻替代计量指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Altmetric数据库获取的34 460条中国新闻替代计量数据,从多个维度对提及学术成果的中国新闻平台进行分类分析,并结合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揭示中国新闻平台的特点。[结果/结论]1综合内外部特点共识别了15种作为替代计量数据源的细分类别中国新闻平台,发现新兴网络平台(占68%)和政府官方新闻平台(占46%)占主导,设立专门的科技版块(占59%)是主流,绝大多数(占79%)是综合新闻平台,且全部是原创新闻和转载新闻兼有;2这些新闻平台主要将学术成果作为科研最新进展的来源、作为新闻内容的支撑和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新闻语言呈现出专业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特点;3这些新闻平台的新闻作者不仅是科学记者、科学编辑和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是科技达人、科学爱好者和科普作家,新闻内容集中在传播科学知识、报道科学家(及其研究)、解读科学热点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相关主题。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新闻平台的新闻提及可能传递不同的内涵,并且新闻数据用于评价目的时还需建立质量控制机制。
  • 研究综述与前沿进展

  • 胡泽文, 崔静静, 任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科研合作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论文合著,各领域学者通过持续不断的科研合作,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圈子和各具特色的科研合作社区。科研合作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主题,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相关研究文献。[方法/过程]设计专业检索式获取到国内科研合著方面的1 020篇研究论文,通过分析和归纳每篇研究论文的标题和摘要,对国内科研合作研究主题、方法和结果进行综述。[结果/结论]总结归纳出国内科研合作研究的七大研究主题:科研合作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科研合作行为模式、科研合作动机与影响因素、科研合作网络类型、科研合作网络测度、科研合作网络结构及演化分析、科研合作网络应用研究。同时,从文献出版的时间维度回顾了七大研究主题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帮助更多学者了解国内科研合作的研究主题和主题研究进展,并拓展到国际科研合作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分析。
  • 陈鹤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梳理国外游戏化公众科学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为我国游戏化公众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依据文献述评的步骤,通过对研究主题的内容分析,整理了公众科学在游戏化设计策略、游戏化设计模型以及游戏化激励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提取了实践应用中4个维度、58个不同功能的游戏化元素,探索了公众科学游戏化动机框架和行为结果。[结果/结论]整体上,国外游戏化公众科学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和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盲区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在结合相关领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视角、实践视角和方法视角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动向,以期为我国游戏化公众科学的研究人员、系统设计师、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游戏化以及游戏化项目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提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