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彭亮, 柯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赋能已成为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热点,但对于新发展阶段的图书情报事业是否是个新概念?文章通过研究来分析该术语对于图书情报事业的影响,为未来赋能在图书情报事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对赋能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基于组织管理视角对比管理、结构和心理赋能,基于技术发展视角对比数字和知识赋能。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双视角赋能与图书情报事业的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异同点,其中,管理的相关领域包括图书馆管理、应急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服务的相关领域包括公共文化服务、阅读疗法、健康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数字素养教育等。[结果/结论]通过比较后得出赋能对于图书情报事业是个新概念,并从多维度应用方向、多元化应用主体和双螺旋应用顺序3个方面思考双视角赋能应用于图书情报事业的方式,以期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范式变革,推动图书情报事业的方法与技术创新。
  • 陈琼, 朱庆华, 闵华, 刘周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了更加精准地探究学科交叉规律,本研究构建一个基于领域主题的学科交叉特征识别框架以识别学科交叉主题、交叉态势以及交叉结构。[方法/过程]对WOS数据库中医学信息学领域2000—2020年发表的45 546篇文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基于LDA主题模型划分领域主题,然后引入Div指标分析比较学科交叉态势,最后构建学科共现网络并结合中介中心性分析学科边缘—核心子群结构。[结果/结论]本研究共划分9个子主题,分别为心脏信号传感系统、电子健康技术、电子病历系统、健康app和使用行为、医疗护理电子系统、随机治疗实验、图像分割和聚类、基于机器学习的特征识别以及癌症治疗风险评估,其中前5个主题的学科交叉程度在近5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学科结构方面,交叉程度较深的主题大多以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为核心学科。本研究有助于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研人员制定相关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识别学科前沿等。[局限]由于早期期刊文献引文信息不全面,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科交叉程度计算的精确度。
  • 王英, 王铖, 张睿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出声思考法是一种真实性高、即时性强的数据收集方法,已在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其应用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有必要通过回顾现有文献总结一套规范的应用流程,并展望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出声思考法促进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方法/过程]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应用出声思考法的主要研究主题和7类常见规范性问题,并依此归纳了被试、主试、实验环境、方法自身这4类影响出声思考法应用过程的主要因素。[结论/结果]总结了出声思考法的规范应用流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扩展并深化出声思考法的应用主题,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应用流程,强化主试对出声思考法的学习和探索,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深化数据分析,为未来出声思考法在图书情报学的应用提供参考。
  •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 谭春辉, 任季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了解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中进行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旨在推动虚拟学术社区的平台建设,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的信息资源利用和知识交流。[方法/过程]基于动机—机会—能力模型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相应的数据,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挖掘自我提升、兴趣、感知易用性等前提条件,如何组合来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产生。[结果/结论]最终产生了5种组态,其中,当动机、机会、能力因素同时满足时,虚拟学术社区用户更可能进行信息搜寻行为。
  • 张玥, 李青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个性化推荐等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加剧了人们对于"信息茧房"的担忧,如何使用户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尽可能地规避信息茧房负效应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论文基于PPM理论,构建网络用户信息茧房滞留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信息同质、信息过载、时间失真负向影响网络用户信息茧房滞留意愿,感知控制、感知价值、社会临场感则对网络用户信息茧房滞留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建立网络信息监管机制、打破互联网思维壁垒等对策和建议。
  • 秦琴, 柯青, 谢雨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探索全球健康危机下公众的信息搜寻、加工行为与情感、认知的影响机制,是对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的扩展,并且能为政府应急管理和个体自我调节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过程]以新冠疫情为背景,构建全球健康危机下公众信息搜寻行为、信息加工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影响机制概念模型,采集调查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全球健康危机下,公众的风险感知正向影响消极初始情感;消极初始情感和现有知识水平感知正向影响信息不足感知;信息不足感知正向影响信息搜寻行为和系统式信息加工行为,负向影响启发式信息加工行为;信息搜寻行为和系统式信息加工行为正向影响消极情感反应和消极认知反应,启发式信息加工行为负向影响消极情感反应,对消极认知反应影响不显著。
  • 倪珍妮, 张帅, 姚志臻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演化规律,引导用户减少健康信息规避行为,为在线健康社区运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综合用户行为决策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在线健康社区与用户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系统仿真分析博弈主体在重大疾病社区、一般疾病社区、养生保健社区3种不同情境下行为与状态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在减少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只能为社区带来有限收益的情况下,过度提高信息过载弱化程度只能在短期内减少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但长期而言,弱化程度过高会导致社区难以负担信息过载弱化成本,进而导致社区弃用弱化机制。不同类型的在线健康社区及用户群体对信息过载弱化成本、信息质量的接受度及要求有所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弱化机制以减少社区信息过载。
  •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 高劲松, 张强, 李帅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可移动文物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可移动文物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及关联数据发布,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存、知识共享及智慧服务。[方法/过程]通过Protégé本体开发软件构建可移动文物的知识本体,并基于此利用RDF2RDF插件和Neosemantics插件构建了可移动文物的知识图谱,最后借助D2RQ平台实现可移动文物的关联数据存储。[结果/结论]使可移动文物的展示形式从原本的单一形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数据展现形式,提高了用户浏览、查询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源的效率。
  • 张瑞, 何禄鑫, 黄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视频平台弹幕功能被大众所熟知,弹幕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信息有用性检测逐渐凸显重要的学术和商业价值。[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了多特征融合下视频网站弹幕信息有用性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从弹幕信息效用、弹幕表达形式和弹幕用户特征3个角度提取与弹幕信息有用性相关的特征指标,然后利用随机森林对重要特征进行选择,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逻辑回归、SVM、决策树、朴素贝叶斯、GBDT等对弹幕信息进行分类,得到各等级信息有用性的检测结果。[结果/结论]从结果中显示,集成模型(GBDT、LightGBM和XGBoost)相比于单模型算法展现了更好的优越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扩展了在线信息特征相关研究,也为评估和改善视频平台环境提供了决策依据。
  • 高凯, 邹凯, 蒋知义, 杨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潜藏着众多风险与威胁,正确认识与评估这些风险是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方法/过程]从风险来源视角,识别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主要风险源,通过分析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构建ANP结构模型,运用超级决策软件计算出指标权重。[结果/结论]构建了包括环境风险、数据风险、用户风险、管理风险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管理者最需要关注的是环境风险,其次是管理风险、数据风险、用户风险,并提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 信息传播与信息规制

  • 祁凯, 彭程, 杨志, 黎冰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复杂网络环境中,"网络大V"与官方媒体的博弈行为增加了舆情演化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不同的舆情治理效果。因此,实现网络舆情高效治理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方法/过程]本文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基于SEIR构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同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网络大V"与官方媒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一步引入政府部门惩罚机制和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条件下的舆情传播阈值与演化趋势,以及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最后结合多案例进行多情境模拟仿真实验研究。[结果/结论]仿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舆情传播阈值大小能够预示舆情的演化趋势;舆情的传播热度能够影响"网络大V"与官方媒体的行为决策。政府部门通过合理介入能够敦促"网络大V"与官方媒体理性决策,并通过推动"政民"交流平台的建设减少粉丝数量的差异,同时妥善处置突发危机事件,降低突发危机事件热度,能够使得舆情治理效果最佳,从而加速系统内网络舆情的消亡。
  • 郭宇, 刘文晴, 张传洋, 于文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侵权问题,本文从演化博弈角度分析了音频类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行为的演化过程,对促进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版权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构建了音频类知识付费平台和侵权者在版权保护和侵权行为中的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和雅可比矩阵公式求出了演化稳定策略,并将版权博弈的条件定量化。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对不同参数下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仿真。[结果/结论]根据仿真结果可知,版权保护演化博弈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了3种行为演化路径,在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版权管理中,可以通过改变参数值实现版权保护的目的,而音频类知识付费平台通过司法渠道维权获胜概率的增高,也可以显著改善版权博弈结果,促进音频类知识付费平台产品版权保护,降低侵权者发生侵权行为的概率。
  • 赵雪芹, 吴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APP如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隐私泄露、信息安全等问题,大多用户在使用移动APP时明确表达了对隐私安全问题的担忧,不愿披露其个人信息,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隐私顾虑并促进用户进行信息披露是十分关键的。[方法/过程]本文以控制代理理论为主要研究框架,同时结合网络效应理论,从隐私保障方法、网络效应和隐私顾虑3个方面分析了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隐私设置的感知有效性、隐私政策的感知有效性、行业自律的感知有效性和政府立法的感知有效性可以有效地降低隐私顾虑,最终促进用户的信息披露。网络外部性和技术互补性削弱了隐私设置的感知有效性对隐私顾虑的影响,增强了政府立法的感知有效性对隐私顾虑的影响。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为移动APP的服务提供商、相关行业机构和政府部门,对如何鼓励有隐私顾虑的用户披露个人信息提供一些启示与建议。
  • 研究综述与前沿进展

  • 初彦伯, 王萍, 李依凝, 李佳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存档网页具有凭证价值、情报价值及档案价值。对国内外网页存档研究历程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实践项目的发展及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过程]对1993年至今的国内外网页存档文献进行研读,参照OAIS模型,将国内外网页存档研究整体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初始研究阶段、纵深发展阶段、功能全面提升阶段、智慧型实践项目探索阶段;将各阶段发展概况及研究历程进行梳理,归纳阶段性研究热点及特征。[结果/结论]网页存档实践项目以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方式发展。同时,向智慧型实践项目不断探索。理论模型、系统框架、技术革新、资源采集方式、归档资源评估、资源开发利用及人工配置七者交融并互相促进,共同将存档网页资源推向深层化应用。
  • 巫芯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趋势,针对图情档学科的文献热点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快速掌握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趋势,也为跨领域融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以2016—2021年图情档学科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使用Gephi网络分析及可视化工具对图情档学科文献热点进行挖掘。[结果/结论]挖掘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的热点研究主题后,从图情档一级学科的视角综合分析现有文献热点的特征,试图提出该学科下一步的学科热点主题和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指引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