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安璐, 周亦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关键用户识别有助于构建健康舆情环境。[方法/过程]构建内容生产者识别指标体系和内容评论者识别指标体系,利用层次聚类分别进行用户画像,并结合用户在两个识别体系中的用户画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知乎平台中含"恐怖袭击"标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综合两个体系下用户画像结果,用户可划分为积极内容评论者、风险用户、高风险用户、中坚用户、潜在优质用户和优质用户。研究结果有助于舆情引导,维护社会安全。
  • 董睿, 张海涛, 苏欣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协同创新模型,探索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知识协同创新网络演化逻辑。[方法/过程]以"花粉俱乐部"社区为实例,应用Ucinet和KH Coder对用户知识协同创新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创新网络演化中的用户结构特征、知识共现规律和用户知识协同进化机理。[结果/结论]开放式创新社区知识创新是用户价值共创行为中不断推进知识进化的过程,其中内外部用户通过协同交互完成知识共享、知识资源在积累和创新中实现融合再造;企业应设计合理激励机制实现用户引导、基于相关主题与用户深度交互、利用知识创新内容优化产品设计,有效提高产品运营效果。
  • 王福, 闫雅苹, 刘宇霞, 刘俊华, 韩丽萍, 高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场景化要素的不断丰富以及其在短视频平台的渐进嵌入,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服务的可能,也为短视频平台场景化服务战略实施创造了新的机遇。在此情形下,短视频平台如何基于用户不同时空的信息接受期望配置各类情境,以形成独特的感官服务效用,进而实现价值创造成为其服务模式创新的又一方向。[方法/过程]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将场景要素嵌入短视频平台之中,对短视频平台服务模式要素的感官效用进行催化,挖掘短视频平台场景化感官效用的形成机理,提炼短视频平台场景化感官服务效用的形成路径。[结果/结论]运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短视频平台感官服务效用的形成过程,从场景化情境配置、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以及感官服务效用3个维度进行实证,进而为短视频平台场景化感官服务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 朱光, 卞淑莹, 杨健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寻社交媒体类APP隐私政策的完善与优化策略,为用户个人信息的合规采集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从双重感知视角对30款社交媒体类APP的隐私政策进行可读性分析和主题识别。对标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在分析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现有社交媒体类APP隐私政策在命名方式、导语设置、小标题数量等可读性指标上表现较好,但存在内容敷衍、文本篇幅不妥、术语占比较高等问题。政策主题涵盖用户权利、隐私政策概述、运营商行为、数据存储与共享、法律保护和监管与运营商义务6个类别,仍需在数据共享与跨境流动层面进一步完善内容。未来可从内容完整性、条款针对性和文本可读性3个方面进行完善与优化。
  • 周霞, 王萍, 李依凝, 陈为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公众认知敏锐度是评价政府开放数据基本土壤的维度之一,对提高用户认知效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从故事化和传统型两种信息表征方式对照比较政府开放数据用户认知效果。通过JAVA设计贵阳市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数据故事化实验平台,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先验图式、认知负荷、客观成绩的测量,并深入访谈实验用户,获取认知差异的原因。[结论/结果]政府开放数据故事化与传统型信息表征方式具有显著差异,数据故事化降低用户认知负荷并提升记忆效果,增强用户多重感知。
  • 文禹衡, 付张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呈现我国数据确权政策与科研的协同情况,有利于推进我国数据确权从理论到实践的进程。[方法/过程]以我国数据确权有关的76份政策文本和258篇科研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分析政策与科研的协同情况。[结果/结论]除了数字技术先出现在政策层面,数字经济同时出现在政策和科研方面以外,数据确权的科研比政策要早得多。在关键词分布和突现中,都实现协同的有数据流通、数据安全、数据类型、信息保护,均未实现协同的有数据确权、数据开放、数据服务。数据确权政策与科研的趋势总体上不协同,但信息保护方面有较高的协同趋势。建议在政策层面加快规定数据确权的具体内容,而科研方面应加强数据确权与数据交易的融合研究。
  • 吕源, 刘敏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大背景下,产学合作是提高科技创新力和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但是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专利信息不对称、专利信息供需对接不畅等原因,产学合作之间存在一定的瓶颈。[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专利文本分析的产学合作推荐模型,收集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利信息,利用聚类分析和专利可视化技术识别企业的技术空白点,再利用余弦相似度法计算企业技术空白点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现有技术之间的相似度,预测企业潜在的合作伙伴。[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本文提出的产学合作推荐模型通过量化分析的方式避免了专家咨询等传统质性方法在客观性方面的不足,有助于完善产学合作相关的研究体系。
  • 数据共享与数据治理

  • 刘海鸥, 周颖玉, 王海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破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形下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隐私泄露、权责不清等痛点问题,将区块链理念引入政府数据共享的研究范畴,以期完善政府数据开放体系和共享机制,强化政府舆情引导与数据开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双向发力。[方法/过程]在剖析数据共享现状困境的基础上,融合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技术,从数据存储层、数据协同层和数据应用层3个方面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模型,并探讨模型的运行机制。[结果/结论]该模型具备加强数据安全、打通数据壁垒、厘清数据权责和缩短数据传输的响应时间等优势,可有效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过程,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水平。
  • 刘佳静, 郑建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潮流,公共数据开放是大势所趋。国内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理论研究关注较少,因此需要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体系,以促进该研究领域的向前推进。[方法/过程]通过辨析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相关概念,探讨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体系的设计原则与逻辑依据,文章构建了以"开放利用"为核心和重点,以"创造价值"为目标落地,以"数据、技术、需求"为共同驱动力的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体系。[结果/结论]该体系框架由开放利用环境、数据开放主体、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平台(数据管理层、数据服务层、交流互动层)、目标数据用户、公共价值评估五大要素共同构成。
  • 信息传播与信息规制

  • 张斌, 马海群, 商容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跨境数据流通的特征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其对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的启示。[方法/过程]从中国知网中检索相关文献,然后结合研究目的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从定义和特点、模式与规则以及应用与障碍3个角度对筛选过后文献内容中的跨境数据流通的特征进行分析,从逻辑上指出跨境数据流通和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在形式、内容上的相似性,证明二者存在可比性,相关内容存在可迁移性,并总结出其对于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的启示。[结果/结论]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目标不明确,部分机构仍然将数据开放看作是数据流通;缺乏相关数据流通模式,政府对技术的了解不够,容易出现"技术绑架";政府内部对于"数据流通"的"条块状"现象比较明显。借鉴跨境数据流通相关内容,政府应该将如何有效挖掘、发挥数据价值作为主要目标;充分借鉴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规避相关企业对政府的"技术绑架",打造安全、可信、高效的数据流通模式;同时增加相应的顶层设计制度,消解数据流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构建相应的跨领域、跨部门的培养体系,为政府内外数据的互联互通培养复合型人才。
  • 冯佳昊, 韩玮, 陈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新冠大流行背景下,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的需求增加,信息传播速率加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众应急信息传播规律与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决策者更好地制定信息发布策略。[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BDI-Agent模型,将微博中传播应急信息的个体视为Agent,充分考虑个体异质性、个体间交互关系强弱以及信息价值等,定义个体间交互规则,通过仿真实验探究相关因素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传播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博中传播信息个体数量总体上随着公众个体判断力的提高而显著增加;传播信息个体数量随着公众个体关注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传播信息个体数量随着公众个体权威度的提高而增加;传播信息个体数量总体上随着公众个体偏执度的提高而显著减少。
  • 陈琬珠, 相丽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中外个人健康医疗信息泄露通知制度,对防控个人健康医疗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害,推动健康医疗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具有理论与实现意义。[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梳理中外个人健康医疗信息泄露通知制度的演进,从适用条件、通知主体、通知内容、通知时间及方式5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个人健康医疗信息泄露通知制度。[结果/结论]我国应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观下,明确将保护信息主体权利与促进健康医疗行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立法目的,从"法律+条例+标准"3个层面健全制度体系,构建个人健康医疗信息泄露多元通知体系。
  •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 邱均平, 姚飞飞, 魏开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肩负着文化传承、资政育人的历史使命,其知识交流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促进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46种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结合Tobit模型分析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在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方面还有所欠缺,期刊学术质量、期刊出版周期以及期刊办刊时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知识交流效率有显著影响,而期刊老化速度以及期刊网络传播情况对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 龚凯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中文社会科学论文引文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为引文国际化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CSSCI采集了11个社会科学学科在1998—2017年发表的1 135 856篇论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Welch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探索了10个因素对7个引文国际化变量的影响。[结果/结论]引文国际化在不同学科与文献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较长的论文篇幅、高水平的发文期刊、较大的合作规模、专业与高层次的组织环境、国际合作和基金资助均对中文社科论文的引文国际化具有正向影响。本文分析了各因素产生影响的原因,得出了有针对性的启示。
  • 研究综述与前沿进展

  • 徐芳, 应洁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金融情报对于金融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金融情报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查方法,对金融情报研究的产生背景、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展望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思考。[结果/结论]与已有的其他情报学研究相比,金融情报研究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未来金融情报的研究需要将传统情报学的内容与金融学的特点相融合,加强金融情报学科理论、金融情报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以推进金融情报学科的发展。
  • 徐璐璐, 杨嘉乐, 康乐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过去数十年中,医学信息研究领域被人工智能技术的重构。为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医学信息研究领域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命名实体对医学信息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识别,深入揭示其主题漂移特征与演化趋势,并提出3点未来展望。[方法/过程]研究中首先采集了JCR中26本医学信息期刊题录信息,而后利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总体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3种深度学习模型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和对比,最后分5个时间段梳理其主题漂移并提出3点展望。[结果/结论]Vosviewer可视化显示20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信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3种深度学习模型对比发现,基于Attention的Bi LSTM-CRF模型的命名实体识别结果最优,F1值提高到88.40%;在5个时间段内,医学信息领域人工智能主流技术以高、中频词为代表围绕着传统型技术且相对稳定,分支技术以低频词为代表则出现深度学习等复杂性技术且随时间有所改变,并呈现直觉(经验发掘)→支持(深入理解)→策略(强化分析)→后推理(支撑决策)→前推理(提前预测);即整体进入较为理性和务实状态,尚缺爆发性变革但确有一定程度变化的主题漂移演化脉络。对此,本文从技术、应用和并行层面提出3点未来展望,以期加强对人工智能在处理医学信息上优、缺点的认知,为更精准地挖掘多源数据提供优质医学诊断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