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唐晓波, 刘亚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咨询问题提示列表能引导咨询者在智能问答和智能咨询系统进行咨询并为动态咨询引导提供基础。目前,关于问题提示列表构建的研究大多采用专家咨询法、访谈法,这些方法无法满足智能咨询服务要求,本文以有问必答网中糖尿病问答为例,提出了基于Sentence-BERT语义表示的咨询问题提示列表自动构建模型。[方法/过程] 本文首先在糖尿病相关文献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糖尿病类目体系,并人工标注咨询问题类别;其次使用LDA模型对每类问题集进行主题聚类;然后各主题下通过Sentence-BERT预训练模型进行问题语义表示,textRank算法计算问题重要性并排序;最终冗余处理后构建出咨询问题提示列表。[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构建出信息质量较高的、内容丰富的咨询问题提示列表,对咨询引导有促进作用。
  • 张帅, 阿比旦·艾尼瓦尔, 刘运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社交媒体纠正对遏制虚假疫情信息的传播至关重要,但是已有研究对社交媒体纠正虚假疫情信息的有效性存在较大分歧。本研究尝试评估社交媒体虚假疫情信息的纠正效果,以期为社交媒体平台纠正虚假疫情信息提供有益借鉴,为公共卫生机构制定社交媒体虚假疫情信息应对策略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系统收集了13篇文献的16项有关社交媒体虚假疫情信息纠正效果的因果证据(N=4 515),采用元分析技术对社交媒体虚假疫情信息的纠正效果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估,并深入考察了影响社交媒体纠正效果的调节因素。[结果/结论] 元分析结果显示,社交媒体虚假疫情信息的纠正效果是正向且显著的(d=0.32,[BF]95%CI[0.19,0.44],p<0.001),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样本的卷入度、虚假来源、纠正来源、纠正格式和纠正措施均显著影响社交媒体的纠正效果,而社交平台和纠正表达对社交媒体纠正效果无显著影响。
  • 冯翠翠, 易明, 莫富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通过自建或引用标签对资源进行标注,最终形成反映大众分类标准的社会化高频标签集。分析用户协同标注行为的特征,有助于促进对协同标注过程和大众分类标准涌现的认识和理解。[方法/过程] 本文采集豆瓣网的电影标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社会化标签系统中用户协同标注行为的特性和规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用户协同标注行为呈现以下特征:用户倾向于使用多种类型的标签进行标注,但大众标签构成了高频标签群的主体;高频标签的首创者并非为系统的资深用户,但得到大量用户的追随;用户标注行为由自建标签到引用标签并形成高频标签表明大众分类标准最终涌现。
  • 张彬, 徐建民, 吴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用户兴趣数据稀疏、缺乏关联和描绘不准确等问题,利用知识图谱融合多源兴趣知识,以提高用户兴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方法/过程] 从兴趣之间的关联视角出发,进行兴趣建模、知识获取和知识融合,整合兴趣间的语义关联和社交网络关联,构建兴趣知识图谱;挖掘兴趣标签节点与上位词节点、百科标签节点、社交网络用户节点的关系,计算兴趣标签的语义关联度和社交网络关联度,生成复合关联权重,重构兴趣之间的衍生关系以实现用户的兴趣扩展。[结果/结论] 该模型能够有效融合扩展不同类型的兴趣关联知识,相对于单一来源数据在用户兴趣的覆盖率和查准率方面均有所提升,提高了用户兴趣描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张力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决策的有效性需要以科学准确的情报作为支撑。"循证决策"连接了情报与决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决策的框架。因此,理解循证决策有助于把握提升决策有效性的方法,促进情报功能最大化。[方法/过程] 在界定循证决策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循证决策的基本框架与系统流程,探讨循证决策的实现机制以及反思如何通过循证的框架提升情报工作的能力。[结果/结论] 循证决策的原则在于克服"情报失败"与"决策失败":在决策过程中充分整合与分析科学的情报、关注组织事实、消弭情报分析的认知偏见、通过反馈机制调整决策过程。以循证的方法提升情报工作效能需要建立协同的工作机制、整合多学科的分析方法,运用新技术以及提升情报工作的适应性。
  •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 张敏, 朱溢辉, 邵欣, 杨吕乐, 张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识别引发在线位置服务的用户位置隐私保护行为的关键因素,为在线位置服务的设计者、运营者和管理者改进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范等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搭建APCO模型分析框架,沿着"人格特质—价值认知—位置隐私保护"这一研究主线,以当前国内最典型的在线位置服务提供商——携程网为对象展开实证调研。[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人格特质对用户感知位置服务利得和感知位置隐私利失的认知形成差异;感知位置隐私利失和社会影响会积极影响用户位置隐私保护行为;感知位置服务利得会消极影响用户位置隐私保护行为;而企业隐私保障感知对用户位置隐私保护行为则无显著作用;同时,隐私入侵经历会负向调节感知位置隐私利失和位置隐私保护之间的影响关系,对感知位置服务利得和位置隐私保护之间无调节作用。因此,在未来该领域治理中,在线位置服务提供商可推进差异性化的隐私服务策略,以赋权等方式加强用户隐私保障管理,而政府职能部门等应健全相关隐私监管措施,制止个人隐私数据的不法侵害行为。
  • 王铎, 王晰巍, 王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究虚拟现实阅读用户信息满意度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信息满意度这一变量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虚拟现实开发人员和运营商提升用户信息满意度和使用意愿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用户信息满意度相关理论,重点关注虚拟现实阅读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沉浸体验对信息满意度和使用意愿的影响以及用户信息满意度对使用意愿的影响。邀请306名大学生进行虚拟现实阅读体验,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 SPSS 和 AMOS 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验证。[结果/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虚拟现实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信息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分别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用户信息满意度会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从而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
  • 潘雪莲, 孙梦佳, 于晓彤, 华薇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调查我国科研人员的科学软件使用和引用行为,探究他们未在研究成果中提及和引用其所使用科学软件的原因,为推进科学软件引用规范化、提高科学软件利用效率、增加科学软件研发投入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科研人员的科学软件使用和引用行为及意愿进行调查。[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学软件对自己的研究工作重要且经常使用,但他们却很少参与科学软件开发;近一半的科研人员因缺乏软件引用意识、不清楚软件引用格式等原因未正式引用科学软件;我国有必要通过充分肯定软件的学术价值、制定明确统一的软件引用规范、积极培养科研人员的软件引用意识来促进科学软件开发、共享和再利用。
  • 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挖掘

  • 丁晟春, 刘笑迎, 李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舆情领域,通过对已知主题生命周期演化轨迹的分析、热点与非热点主题演化过程的对比,可以更好地把握热点主题演化规律。[方法/过程] 本文提出将TF-IDF算法融合评论影响力选择主题特征词,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主题强度与相似度提出了6种主题演化形式,并在主题演化阶段将主题强度与主题内容两方面相结合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结果/结论] 最终展示出各个时间窗里的主题内容及主题强度,分析与挖掘出舆情事件中网民观点随时间的演化形式与演化规律。
  • 李楠, 张羽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表情符号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和价值逐渐显现,然而复杂网络环境下表情符号呈现出语境依赖、情感极性多元化等动态化特征,对于表情符号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对表情符号使用规律的认识,更有助于提升舆情分析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方法/过程] 本文通过对微博评论中表情符号使用分布、情感异化等的多角度分析,挖掘表情符号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融合表情符号动态特征的网络舆情倾向分析模型。[结果/结论] 实验证明:表情符号分布特征和情感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的主题相关性、极性相关性及情感异化等动态特征,将其引入网络舆情分析能有效提升情感分析的识别精度。
  •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 梁继文, 杨建林, 王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提出自动化的政策文本量化方法,探索政策对科研选题的影响,为趋势预测、前沿识别以及未来的科研选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文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样板,综合使用了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与政策工具,将政策文本表征为词向量后,通过特征扩展来识别关键性政策文本,并抽取政策关键短语来代表政策主题;选用LDA模型提取论文主题来表征科研选题,通过对比分析政策文本主题与论文主题来探索政策对科研选题的影响。[结果/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政策文本的自动分解;证实了政策会对科研选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为前沿识别与趋势预测研究提供建议。
  • 陆泉, 赵琳娜, 胡慧丽, 陈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为反映知识获取与知识积累过程中的学科交叉特征,提出图书借阅行为这一学科交叉研究新视角,将学科交叉测度指标迁移到图书借阅场景中以测度其学科交叉特征,有助于完善学科建设和图书馆服务。[方法/过程] 基于图书共同借阅关系建立学科交叉网络,引入网络密度、布里渊指数、Jaccard系数与网络核心度指标,对学科领域内的子学科交叉特征进行测度,并以湖北美术学院图书馆借阅数据为例,对文学和艺术学领域内的子学科交叉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本文的图书借阅行为视角及测度方法能有效揭示读者知识获取与知识积累过程中的子学科交叉特征,丰富了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与分析方法,拓展了图书借阅数据的应用领域,可供图书馆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与提升读者服务质量参考。
  • 周磊, 方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上市公司年报是对企业财务绩效、战略动向的权威披露,可用于对产业竞争主体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测。[方法/过程] 融合数据挖掘、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多技术,建立面向企业年报信息组织特征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体系。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通过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年报信息来挖掘产业内业务合作与社会资源关联的潜在路径,从而为增强产业竞争合力提供情报支撑。[结果/结论] 基于文本挖掘方法,发现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可在制造、应用两个环节加强业务合作。同时,集成电路上市公司可借助机构股东的社会网络建立区别于业务合作关系的资源网络。最后,提出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 温亮明, 李洋, 余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落实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对于拓展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和推动《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首先分析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落实困境,然后结合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分析了区块链与《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耦合性,最后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落实路径。[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落实困境主要表现在数据管理规划制定、数据汇交与保存、数据共享与利用、数据保密与安全、数据管理绩效考评等方面,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科学数据管理生态体系、构建科学数据管理联盟链、管控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并引入相应激励机制。
  •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 周林兴, 崔云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推动政府数据全面开放与有序共享,以形成数据驱动城市发展的良好态势。[方法/过程] 选取第一批试点智慧城市中建设经验较为丰富的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网站统计和内容分析,对10个城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数据开放共享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结论]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有待进一步推进,存在国家立法缺位、责任意识略显模糊、城市数据鸿沟等问题。为此,提出以政策保障、多元主体协作、平台建设与技术协同相配合运行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 陈美, 梁乙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技术采纳与应用整合理论(UTAUT)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政府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开放政府数据的用户采纳模型。[方法/过程] 指出了感知风险、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等因素对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以及便利条件和采纳意愿对采纳行为的影响。通过PLS-SEM(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对开放政府数据的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显著,采纳意愿对采纳行为的影响作用显著。然而,感知风险对开放政府数据的采纳意愿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便利条件对开放政府数据的采纳行为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 研究综述与前沿进展

  • 曹树金, 岳文玉, 龙影, 闫颂, 包丹宇, 常倞玮, 许晴, 孙立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中国情报学年会暨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是国内情报学领域著名的学术会议,也是加强中国情报学学界和业界交流合作、展示情报学和情报工作发展趋势的重要平台。2020年12月5—8日,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使命与挑战"为主题的2020中国情报学年会暨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对会议相关成果的及时总结,有助于新理念和新成果的分享与了解,为更多同仁的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 本文以此次会议收录的论文为综述对象,依据研究主题对论文进行归纳和总结,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主题内容梳理。[结果/结论] 本届年会论文聚焦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充分展现了当前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在学科和事业变化发展中的前沿研究成果,总体而言呈现研究方法丰富多样、研究主题交叉融合、研究视野开放包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