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邹凯, 万震, 曹丹, 张东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智慧城市环境下针对信息安全监管策略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有利于为智慧城市相关主体有效应对信息风险和漏洞带来的信息安全危机,加强多方位的信息安全监管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过程] 围绕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以智慧城市运营方和信息安全监管方为博弈主体,构建了收益矩阵,通过计算得出6种策略下博弈主体行为稳定的条件,并运用计算机仿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监管双方的博弈行为以及各关键变量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方向性及程度性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当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成本低于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期望损失时,其双方博弈结果达到理想状态,且智慧城市监管方对运营方处以较重的处罚时,会加快这一过程的收敛。
  • 谭春辉, 王仪雯, 郭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学术社区逐渐成为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运用共生理论,研究不同共生模式下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选择,有利于找到较为稳定的科研合作模式。[方法/过程] 将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划分为4种共生模式,用改进的Logistic模型构建4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共生模型,并对科研合作共生模型稳定性进行探讨,通过科研合作成员间的建模仿真研究,对平衡条件下的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在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下最稳定,由此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3个维度提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稳定性策略。
  • 路永和, 刘佳鑫, 袁美璐, 郑梦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提出HABCM模型,方便科研人员进行论文构思与写作。[方法/过程] 首先,基于段落层级结构,分别在词级和句级使用双向GRU对写作需求和参考文献进行语义建模;其次,使用Attention对语义贡献度大的词向量和句向量加权;最后,用先拼接后提取特征的方法计算文本对的相似度,并输出引用关系类别。[结果/结论] 该算法在ACL ARC数据集上获得了74.96%的F1值和78.38%的准确率,高于4个对比实验中的模型;证明了"摘要和引言"结构对参考文献主题内容最具代表性。
  • 姜永常, 王红露, 李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异构资源蕴含着优势互补的综合情境信息,可以在基于概念格整合的集成情境协同知识构建(CKAIC)中为用户决策制定构建出感知应用的情境本体。[方法/过程] 这种情境本体构建方法需要依次对异构资源形式背景进行并叠置运算和冗余信息剔除的属性约简、协调集判断及其概念格构造。[结果/结论] 通过情境适配性应用分析可知,经过属性集协调的异构资源概念格能够将其所包含的综合情境精练地转化成用户感知应用的适用性情境本体,为用户决策提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 张莉, 孙晓宁, 朱庆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社会化搜索用户期望通过在线人际关系合作与社交网络等途径主动查找信息。相较于传统信息情境,该类用户的信息素养内涵表现出多维性与复杂性特征,本研究旨在探索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组成结构。[方法/过程] 本研究采取现象学研究方法,在对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后,对访谈资料编码分析得到信息素养的7项构成维度: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源确定、检索策略、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及信息应用。[结果/结论] 本研究发现,与泛在意义的信息搜索活动中体现的用户信息素养相比,社会化搜索情境下用户信息素养主要结构的异质性虽不突出,但各构成部分富含社会化特征。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为社会化搜索用户信息素养的培育路径以及社会化搜索平台的功能设计提供启示。
  • 李姗姗, 雷天骄, 崔遵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高频出现的用户中辍行为是社交媒体运营商提升技术与服务品质、增强用户黏性以及优化产品使用体验的“痛点”。以新浪微博为例,构建弱关系社交媒体用户中辍行为的概念模型,以期为用户、平台、运营单位以及新媒体管理部门提供相关建议及理论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基于“主我与客我理论”,从主我因素、客我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探索弱关系社交媒体中辍行为机理,并由此构建覆盖“采纳-使用-中辍-再采纳”完整周期的用户中辍行为概念模型。[结论/发现] 兴趣转变、心理状态改变、信息过载等主我因素和丧失表达欲、泛娱乐化、生活状态改变等客我因素是导致用户形成中辍行为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是促使主我因素与客我因素相互影响、叠加或逆转的重要媒介。[创新/价值]将传播学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引入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研究领域,探索了社交媒体用户中辍行为的内在机理并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相应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改进建议。
  • 刘百灵, 吴旋, 徐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移动商务平台给用户带来方便与舒适感的同时,也引发严重的隐私信息泄露等问题,对用户隐私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帮助用户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净化平台的隐私环境。[方法/过程]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究个体认知阶段中社会环境对移动商务平台用户隐私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机理。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描述性规范和主观规范都对隐私信息保护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威胁对主观规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描述性规范未产生影响;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感知隐私价值都对主观规范、描述性规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 杨雨琪, 刘双燕, 尹静, 谭晓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为了丰富信息偶遇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构建信息偶遇影响因素模型,使用户了解信息偶遇,提升信息偶遇的发生几率,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方法/过程] 采用元人种志对原始研究进行综合集成构建“在线信息偶遇影响因素模型”,与现有信息偶遇影响因素模型进行维度分析对比。[结果/结论] 本研究围绕“用户” “信息” “环境” “情境”4个维度,最终构建了“在线信息偶遇影响因素模型”,与已有的信息偶遇影响因素模型对比分析。
  • 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挖掘

  • 石义金, 叶光辉, 毕崇武, 周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感知、分析和利用城市印象,有利于获取公众认知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概况,为城市社会治理中的交互式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评测尺度。[方法/过程] 平台首先整合导向城市印象的社交媒介标签资源,将其转换为具有客观知识体系监督的主题网络;然后融合个体认知因素抽取城市印象,并测度城市印象的情感极性及演化历程;最后发掘基于城市印象关联的城市关系及其社群结构,探讨基于典型场景及业务需求的城市印象多维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阐述了平台的设计思路、构建流程和功能框架,并依次实现了城市印象感知、城市印象分析、城市网络构建、城市印象服务4个功能模块。据文中方法构建的“印象·城市”智慧服务平台,有助于搭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话桥梁,促进形成政府与公众统一的城市发展愿景。
  • 杨奕, 张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交媒体在复杂公共议题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信息发布、用户参与和舆论引导功能。通过对社交媒体多平台的用户记录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考察跨国家和平台用户诉求的差异和传播途径。[方法/过程] 基于中美贸易争端的现实案例,使用网络爬虫程序定时采集Twitter和Weibo的用户数据,应用概率主题分析、时间趋势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剖析两大平台在议题分布、时间演化和关键影响者的表现形式与属性差异,尝试弥补现有研究体系视域的单一性问题。[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1)在网络环境中,现实事件对于用户行为和主题热度产生迅速的反映;2)引发平台主题框架差异的原因由特定的环境、制度或文化背景所塑造;3)关键影响者的类型和观点显著影响当地的议题讨论网络,并引导舆论走向。本研究实现了对社交媒体用户行为互动观察维度和理论维度的探索与推论,印证了跨平台差异的根本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回应理论与实践研究对社交媒体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化的关注。
  •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 杨波, 廖怡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构建企业风险知识图谱,是对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知识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利用。针对现有企业知识图谱多为知识的静态映射问题,本文引入时间维度来刻画企业风险事件的动态性、突发性和时效性等演化特征。[方法/过程] 经过企业风险知识的信息抽取、知识融合、本体构建以及动态知识推理等环节,自底向上系统性地构建了企业动态风险知识图谱。在企业风险知识融合阶段,针对企业领域数据集实体样本的不平衡分类问题,本文提出ResNet动态知识推理方法改进了Multi-Net模型的损失平衡函数。[结果/结论] 实验表明该知识推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实体预测和关系预测的准确性,对于企业领域知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本文将该知识图谱应用于一个智能问答系统。
  • 张薇薇, 施茜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应以学习环境设计为重心,为知识建构创设条件。[方法/过程] 首先,收集分析双一流高校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数据素养课程相关数据;其次,从学习者、数据知识、共同体和评价4个视角出发,构建和演绎知识建构学习环境设计体系。[结果/结论]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总结了我国本科数据素养教育的特点与不足。4个设计视角分别对应2~3个维度,合计11个设计维度,给出了具体设计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策略和建议。该设计能更好地提升本科数据素养教学效果。
  • 周春雷, 袁扬, 王晓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以期刊引文数据为例,探讨引文数据开放过程中相关主体间的权利冲突及缘由,促进引文数据开放共享。[方法/过程] 从期刊引文数据生产-消费过程入手,揭示各相关主体应有的权利,分析其权利冲突现状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结论] 围绕开放引文数据问题,发现数据库商的知识产权、数据处置权与学术共同体的数据知情权、自治权存在尖锐冲突,但并非不可调和。可采取完善相关政策、激发数据库商的开放动力、提高学术界的数据权利意识、共建开放型引文数据平台等措施来化解数据库商与学术共同体的权利冲突。
  • 信息传播与信息规制

  • 杨磊, 封永雪, 侯贵生, 倪维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究舆情在跨平台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规律,分析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影响下的舆情传播过程,提出能有效调节舆情在跨平台社交网络传播的措施。[方法/过程] 使用无标度网络模拟跨平台社交网络环境,在SEIR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个体因素、外部好友环境和外部平台环境对用户状态变化的影响,构建基于跨平台社交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并通过MATLAB对此模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跨平台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舆情在真实环境中的传播特点,跨平台社交网络能提高舆情信息的关注热度并扩大影响范围;外部平台环境和外部好友环境均会对跨平台社交网络中舆情传播产生影响;通过控制平台的传播阈值和退出阈值能有效管理舆情在跨平台社交网络中的传播与扩散。
  • 韩普, 顾亮, 张嘉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推进医疗数据共享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关键环节,在隐私保护视角下,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以分析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探究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共享意愿。[方法/过程] 首先构建了患者、医疗服务机构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接着分析参与主体在模型中的演化稳定策略,最后探究三方参与主体对医疗数据共享的参与意愿。[结果/结论] 基于模型策略均衡和仿真模拟发现,患者参与是推进医疗数据共享的关键因素;政府处罚金额与奖励补贴是影响医疗服务机构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奖惩金额可有效提升患者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参与意愿。通过分析投入、收益和成本等因素对隐私保护和医疗数据共享意愿的影响,可提升医疗数据隐私保护水平,推动国内医疗数据共享进程。
  • 杨洋洋, 谢雪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政府舆情治理效率不仅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方法/过程]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验证信息技术环境因素和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对政府舆情治理效率的影响,并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噪声的影响,在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测算我国31个省的政府舆情治理效率,有助于政府舆情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降低东部地区投入冗余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构建政府多部门联动机制;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完善政府舆情治理体系。研究结果以期为政府舆情治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 王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大数据环境下,“通知-同意”原则作为个人数据处理正当性基础之地位受到质疑,期望找到一种可以使其继续发挥效用并能充分保护个人数据的出路。[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法介绍了OECD个人数据分类和"通知-同意"原则的独特价值及其在若干国家数据隐私法中的界定、适用条件。基于OECD个人数据分类分析了“通知-同意”原则的有效性困境,包括通知的获取成本上升、通知不能充分保障数据主体的知情权、二元同意不利于个人数据保护、同意不能有效实现数据主体的控制权。[结果/结论] 提出围绕降低通知的获取成本、创新性提供隐私通知、推行分等级同意和撤回同意、实施“情境合理+拟制同意”模式、增设合理推断权以强化数据隐私保护等策略进行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