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情报理论与前瞻观点

  • 王益成, 王萍, 张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满足情报3.0时代用户对科技情报服务个性化与智能化的要求,采用用户画像方法挖掘科技情报用户情报需求与偏好。[方法] 以TAM理论的两个关键因素(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为理论基础,通过挖掘科技情报用户行为日志数据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挖掘科技情报用户在不同情境下的科技情报需求偏好以及搜索行为习惯,以专家访谈法为基础,基于VSM理论构建科技情报用户画像模型。[结果] 通过协同过滤算法对不同场景的科技情报用户进行服务推送。[结论] 运用标签云技术(Tagxedo技术)为处于不同场景的科技情报用户定制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方案是情报3.0时代一种有效的智能化服务途径。
  • 胡潜, 李静, 李梦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用户需求日益复杂多元,分析信息服务融合的实现模式,利用信息服务融合规则对现有服务模块进行逻辑组合,产生新的或增值的服务,能够实现信息资源集成及知识发现。[方法/过程] 从信息服务融合的概念理论研究入手,形成对信息服务融合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服务融合的内外驱动机制,有助于明确不同驱动力下的融合规律,进而推动融合组织实现模式研究。[结果/结论] 信息服务融合实现模式包含基于模块重用、用户定制及自适应学习的动态信息服务融合3个层次,逐层深入,能够有效揭示信息服务融合的发展路径,为组织实现研究提供思路。
  • 石进, 张天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情报系统需要不断改进。[方法/过程] 本文根据工业互联网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竞争情报系统的总体架构,结合工业互联网中新兴技术的应用对竞争情报采集、竞争情报分析、竞争情报服务3个子系统的结构进行设计。[结果/结论] 与传统的竞争情报系统相比,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竞争情报系统拥有数据来源广泛、深度情报挖掘、竞争态势实时监控的巨大优势,能够为企业决策层以及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竞争情报服务。
  • 张苗苗, 毕达宇, 江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已成为阻碍公安大数据战略实施的重要障碍。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剖析当前我国公安情报共享价值形成机理与利益冲突协调机制,能够为合理协调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过程] 从主体共创价值视角,研究公安情报共享中的价值共创关系及价值实现过程,以价值共创全过程为视角认为投入、风险和收益构成了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诱因,将利益冲突诱因类型分为原发性诱因、突发性诱因、继发性诱因,并进一步探讨公安情报价值共创的共创筹备阶段、共创价值累积阶段、共创价值惠及阶段的利益冲突形成机制。[结果/结论] 综合运用规划和互动方式从投入保障、风险管理、收益协调3个方面构建公安情报共享价值共创利益冲突协调机制。
  • 丁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科学论文中的图、表等科学数据(文内数据)蕴含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基于细粒度语义组织的文内数据发现有效聚合文献、科学数据两类科研产出,为未来实现全领域、全维度、全粒度、全类型的深度知识发现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梳理、对比、分析现有3类文内数据的发现模式,尝试构建面向细粒度内容描述的文内数据本体,揭示文内数据的显性特征、内容特征以及与其他类型科学产出的关联特征。[结果/结论] 从面向应用的角度,提出基于本体的文内数据知识发现技术框架,细化"信息抽取—语义标注—关联应用"技术路线,针对关键点技术进行讨论。文内数据本体为科学论文内科学数据提供语义描述和关联组织依据,人工标注结合机器学习自动标注可以解决文内数据部分特征发现问题。
  • 用户行为与用户研究

  • 袁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搜索策略是搜索行为的规划,是搜索过程的核心,一直是搜索行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探索用户搜索策略的运用及其转换的规律,对于IR系统的功能优化及提升用户信息搜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研究确定了来自4个搜索主题的8个搜索任务,招募了30名参与者,开展了搜索实验,并对搜索行为视频加以编码,在统计不同搜索策略使用频次的基础上,构建了常见的用户搜索策略转换模式。[结果/结论] 访问和评估策略是信息搜索的常见策略,而修改查询语句、学习等搜索策略运用较少。向前访问→评估单个项目、评估搜索结果→向前访问为用户信息搜索最常见的策略转换模式,而向前访问→探索等策略转换发生概率极低。此外,用户在搜索的不同阶段的策略运用及策略转换呈现较大差异,这为IR系统设计提供了详尽有用的指导。
  • 王铎, 王晰巍, 李玥琪, 韦雅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用户在虚拟现实全景视频和传统2D平面视频所感受到的沉浸倾向、互动度、学习效果等指标,探究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与传统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临场感和信息接受效果。[方法/过程] 本文构建了不同媒介下用户信息接受行为临场感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验方法和调查问卷来获取测量用户沉浸感的数据,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信息接受行为所感受到的临场感高于通过传统媒介的信息接受行为。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引起用户对信息内容产生兴趣,在用户信息接受过程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产生的更强的临场感,可以对用户信息接受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 张璐, 王若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视频评论是在线教育视频中用户交互的重要途径。分析在线视频不同评论方式中用户的行为差异对于理解用户行为规律,并促进视频平台评论功能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文章搜集Bilibili网站200个在线教育视频的弹幕与传统评论数据,结合定量统计分析和定性内容分析方法,从视频特征、用户特征和评论内容特征三方面比较用户弹幕与传统评论行为的异同。[结果/结论] 弹幕有利于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增长活跃周期,能更好地支持用户与视频内容的实时互动;传统评论可有效支持用户之间的直接互动,并帮助其开展深层次的知识交流。二者应充分结合,相互补充,提高用户在线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 颜端武, 张馨月, 汤佳丽, 苏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深化对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的整体认识,为专业化旅游信息协作搜索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等提供启发和借鉴。[方法/过程] 聚焦于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情境下的团队认知,以共享心智模型表征团队认知,以高校学生为研究样本,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建构过程。[结果/结论] 识别出四大核心环节——个体感知与探索、团队任务解析、团队信息收集和团队信息决策,并理清了各个环节的认知活动与共享心智模型内容。
  • 谭春辉, 王一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根据研究结果为微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者提供可行的建议。[方法/过程] 以Triandis人际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微信朋友圈及用户特征,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以微信朋友圈用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讨论] 信息分享意向是由认可预期、互惠关系、预期效能、情感、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在影响这一分享行为的所有因素中,平台以及信息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而资源有利条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资源有利条件基本对信息分享行为不产生影响。
  • 情报业务与情报服务

  • 周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建设如火如荼,而阅读平台的智慧化建设却遭遇瓶颈。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具有去中心化、可信度高、数据不可篡改等特点,为智慧阅读平台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方法/过程] 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区块链技术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阅读平台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将传统数字阅读平台和区块链智慧阅读平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结论] 文章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阅读平台的诸多优势,提出建立一个去中心化、体现原创作品价值、读者个性化定制且便于图书馆与阅读团队监督管理的智慧化阅读平台,以期推动高校的阅读推广工作。
  • 宋雪雁, 张祥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研究现状后,对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质量进行实证测度为其优化知识服务提供实践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SERVQUAL模型确立评价指标,选取了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以及国防科技大学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作为实证对象进行知识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的调研,运用MUSA模型与标杆管理计算并获得3个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质量的测度结果。[结果/结论] 根据测度结果,分析了3个实证对象知识服务质量的优势、劣势、薄弱环节以及需要优先改善的地方,并提出了优化知识服务的措施。
  •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

  • 俞立平, 韩亚茹, 张再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针对h指数受载文量影响大、区分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hq2指数,其原理是用h指数除以开平方后的载文量。[方法/过程] 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以46种综合社科期刊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hq2指数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其次对hq2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后采用回归分析分别分析h指数、影响因子与hq2指数的拟合优度。[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hq2指数相比于h指数能够降低载文量对期刊评价的影响,对于h指数相同的期刊也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同时hq2指数与h指数、影响因子呈现正相关关系,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期刊评价指标;hq2指数具有识别优秀期刊的能力。
  • 张理, 魏奇锋, 顾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面向科研合作网络中的学术社群,提出基于合作者吸收能力的知识扩散种子选择方法,以提升社群知识扩散效率,促进社群成员知识吸收。[方法/过程] 运用R软件完成仿真实验。基于斯坦福大型网络数据集(SNAP)的真实科研合作网络数据,运用社团检测算法"WalkTrap"检测出学术社群。将各学术社群中合作对象吸收能力总和最大的节点作为各社群的知识扩散种子,基于此,在各社群内部实施知识扩散仿真实验,并用其余4种基于网络中心性的方法与本文方法作对比。[结果/结论] 基于合作者吸收能力的种子选择方法,在网络整体知识水平、知识水平分布均匀性与扩散初期的知识增长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其它4种方法,且节点吸收能力差异越大,这种优势就越突出。节点平均吸收能力越强或网络中节点平均度越大,知识扩散效率受种子选择方法的影响越小。
  • 王菲菲, 李佳慧, 黄雅雯, 王雨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化的科学交流,新的计量指标的提出,科研院校评价方法也随之改变。本文旨在探讨Altmetrics视角下科研院校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的可行途径,并以医学信息学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进而为院校影响力的全面综合判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融合Altmetric.com和Web of Science两类数据源,编程并筛选获取627个院校的Altmetrics数据和引文数据,选取7个计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再使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给指标赋权,并在此基础上,用TOPSIS方法分别计算出主观和客观的院校得分,并与QS排名作对比。[结果/结论] 指标之间存在中强相关性,主观和客观赋权方法所得的院校综合排名QS医学与生命科学排名,三者具有较强一致性,进而验证了Altmetrics指标在院校影响力评价中的有效性。又分别把层次分析-TOPSIS和熵权-TOPSIS与QS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就整体角度来讲,熵权-TOPSIS的评价结果更好。此外,根据两个评价方法和QS前30院校之间的交集,筛选出了各方面综合表现俱佳的10所院校,美国院校占绝大多数。且根据与QS交集个数,在高水平院校中,层次分析-TOPSIS评价效果更好。
  • 刘兵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比进入ESI前1%的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这5所高校数学学科的竞争力,找出各校的比较优势与差距,为高校数学学科的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合作发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发文量、发文期刊、引文数、高被引论文、学科领域分布、基金分布、合作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高校数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科研表现。[结果/结论] 5所高校的发文数量有稳步上升趋势;高质量的论文对学科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数学学科的研究越来越体现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助力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与高水平机构联合是提高学科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方程、计算、统计、最优化等方面;各校的核心馆藏的保障率还有待提高;兰州大学、武汉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
  • 研究综述与前沿进展

  • 杨金庆, 程秀峰, 周玮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情境感知推荐是推荐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核心思想是将情境信息融入资源推荐的过程中,以此提高资源推荐系统的准确性。作为资源推荐的重要技术,情境感知推荐吸引了各领域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资源推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过程] 本文以筛选于WOS、CNKI等数据库的文献集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首先系统梳理、总结了情境感知推荐的主要方法—情境前过滤推荐方法、情境后过滤推荐方法以及情境建模方法,然后从情境数据采集和情境感知应用两个方面总结分析情境感知推荐实践进展,最后总结情境及情境感知技术对资源推荐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的现实意义。[结果/结论] 未来研究将综合3种主流情境感知资源推荐方法,以混合形式融合情境要素,构建多维、复杂的情境推荐模型,进一步提升精细化、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体验。
  • 孙雨生, 雷晓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从可视化表征、可视化机制、可视化资源组织3方面揭示国内可视化搜索引擎研究进展。[方法/过程] 文章用内容分析法归纳了185篇文献内容,从可视化表征、可视化机制、可视化资源组织3方面阐述了国内可视化搜索引擎研究进展。[结果/结论] 可视化表征主要研究表征对象及形式、表征方法;可视化机制主要研究特征提取、数据分析、可视化映射和视图变换;可视化资源组织主要研究信息采集和数据预处理。
  • 赵发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急情报为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决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支持。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情报研究涉及应急管理、信息技术、情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情报研究相关文献,从应急情报理论基础研究(应急情报角色与定位、应急情报过程及其体系、应急情报驱动下的应急决策等)、大数据环境下的应急情报研究、面向各领域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情报应用研究3方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该领域还存在基础概念有待厘清、缺乏宏观层次的整体性研究、规范性讨论较多,实证性检验不足等问题。另外,本文还从应急情报与社会计算融合、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情报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应急情报研究等方面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