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理论探索

  • 曹进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图书馆理想的学术网络,促进图书馆学术研究,从而提高图书馆员知识服务的能力。[方法/过程]通过8种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的载文分析图书馆当前的学术生态环境,对比自然科学的学术网络结构,总结出图书情报学常见的网络结构,以网络结构洞理论的视角结合知识图谱对机构、研究主题、作者学术网络作全面的解读。[结果/结论]设置合理“K-丛”值约束学术凝聚子群网络,配合相应的科研政策,不仅适合图书馆的学术科研发展,也适用于整个图书情报学的良性发展。
  • 陈为东, 王萍, 王益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要素组成并构建了概念模型,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从“实现、维持、恢复”3种机制一体化的视角归纳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驱动因子,利用系统动力学从整体上构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模型。根据机理建立信息人行为规范化机制、利用本体描述不良信息、制定语义推理规则挖掘潜在不良信息、安装缺陷监测装置修复信息环境漏洞,优化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效果。
  • 徐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初始集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并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提取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3个公因子:知识共享者自身因素、知识内容本身因素以及知识共享环境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共享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
  • 王剑, 高峰, 马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用户的质量评价行为和价值感知行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借鉴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所搜集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在信息资源利用情境下,用户价值感知行为和质量评价判定的关联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在信息资源利用中,价值感知行为对质量评价的中介效应显著,能够直接地影响质量评价的效果,且二者之间在功能上有着显著的关联。并以此结论为基础为未来信息资源服务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为其他类似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启示。
  • 宗乾进, 黄子风, 沈洪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男性与女性用户在社交媒体中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谣言消解措施。以新浪微博中已被证实为谣言的微博内容为数据源。采用列联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检验了男性和女性用户在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同时通过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对男女用户生成和举报的谣言内容进行了主题分类。结合列联卡方检验结果和主题分类结果,对社交媒体男女用户在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行为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造谣(传谣)行为方面,女性用户中造谣(传谣)的比率显著高于男性用户;举报谣言行为方面,男性用户中举报谣言的比率显著高于女性用户(x2=169.426,P<0.001)。两性用户均关注国际关系话题,但也存在差异性:男性用户造谣传谣的内容重点聚焦于国际关系方面,而女性造谣传谣的内容还体现在社会安全、食药安全和突发事件方面。在研究结果基础上,为社交媒体运营商提出了谣言消解措施。
  • 史雅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生态模型的分析和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微观信息生态系统的案例解读,以期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和运行提供借鉴和参考。从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三个层面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生态系统进行探讨。选取开展创客空间服务较早的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作为案例,对其创客空间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采用以人为本的构建理念、注重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物理环境的交互设计、健全创客空间的管理规范。
  • 李维思, 许明金, 吴晨生, 史敏, 曾德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技术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研究了企业产品开发的关键要素与模型选择。在此基础上,基于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与问题,将技术竞争情报应用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中,最终形成了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路线图,为其战略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撑。
  • 方法研究

  • 何军, 刘业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有效预测在线社交网络中人的行为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当前在线社交网络存在多种交互方式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构建一种多维社交关系的在线社交网络链路预测的方法。基于社会影响和选择两种机制构建在线社交网络多维网络结构,综合各个维度节点和连边的拓扑结构,实现多维社交网络预测矩阵的集结,在降维后的网络上进行链路预测。利用百度贴吧数据集实验验证,从AUC和精确度两方面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维预测方法是有效的。
  • 覃雪, 单承伟, 栾春娟, 黄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新兴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方法与指标,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理解新兴学科形成与演进的机理,对国家前沿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基于科学技术会聚发展的理论,提出新兴领域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指标与方法,并对纳米科技的学科会聚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纳米科技学科会聚指数远远高于SCI-E数据库中整体学科会聚指数,纳米科技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发散与收敛等特征。测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实证分析结果对纳米科技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白淑霞, 鲍玉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视觉词袋方法(Bag-of-Visual-Words)中忽略视觉单词间的空间关系和语义信息等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与视觉语言模型相结合的基于LDA主题模型,并采用查询似然模型实现检索。[结果]实验数据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LDA的表示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解决蒙古文古籍的关键词检索问题。[结论]同时,该方法的性能比BoVW方法有显著提高。
  • 蹇洁, 张英培, 刘雪艳, 叶芯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引入复杂网络理论,对政务微博网络结构进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以重庆市地区的917个微博账号为研究对象,应用Matlab分析软件对重庆市政务微博账号的关注关系进行分析,从度、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3个维度分析其关注系数情况和网络结构特点。研究表明,政务微博关注关系网络入度符合幂律分布,具有重尾分布的特点,其网络结构具有较好的聚集特性,符合小世界网络基本特征。此外,本文就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政务微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 应用研究

  • 张会平, 郭昕昊, 郭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突发事件中,“满天飞”的网络谣言会引发“次生灾害”,严重影响政府的应急处置;大多数网民主动识别谣言,才能阻断谣言扩散的网络通道。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风险感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威慑理论,构建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识别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网络渠道收集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民的态度、社会资本,惩罚的确定性、严厉性和敏捷性显著正向影响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识别行为意向;网民的社会资本显著负向其感知风险,网民的感知风险显著正向影响其态度。
  • 刘甲学, 陶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用户的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帮助商家挖据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而提高商品销量。本文使用商业智能软件Power BI对用户评论文本进行数据挖掘,通过提取评论数据中的质量、物流、尺码、价格、颜色等影响用户满意度影响的因素,利用情感分析法进行赋值,然后统计各影响因素的样本得分,识别出价格和质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 陈鹤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不同学者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探索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普适性的因素,综合已有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32篇实证研究共8725个独立样本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元分析方法,从四个方面即知识内容特性、技术媒介特性、情境特性和个体特性考虑影响采纳行为的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质量、任务-技术匹配、感知易用性、兼容性、可访问性、主观规范、自我效能、创新精神是影响用户采纳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成本则对采纳意愿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针对研究结果,结合移动图书馆应用情境从知识内容构建、系统技术保障、营销推广和用户引导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的策略。
  • 李亚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户在线消费评论是电子商务平台客户评论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潜在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内容分析和对应分析法对B2C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评级和用户评论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网站用户评论存在显著差异,用户评论受商品类别的影响和中美网站用户评论存在文化差异。研究结论对完善平台用户评论管理和营销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业务研究

  • 何胜, 周兵, 李仁璞, 熊太纯, 郭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海量的数据资源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水平,是该领域面临的挑战性问题。首先综述了数据素养研究现状,结合大数据特征讨论“大数据素养”的内涵并给出其定义;接着依据高校教师的特点,提出以图书馆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在大数据意识培养、大数据能力提高和大数据伦理内化三个层面上对应开展教育培训,实践服务和虚拟互动三方面服务的“大数据素养”教育策略。基于图书馆大数据平台的方案能够有效地将大数据技术深入融合到数据素养教育中,帮助高校教师尽快适应当前大数据技术变革的要求。
  • 李锦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网络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情况进行纵向比较。目前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模式还是以职能式为其绝对主导地位,机构数量逐渐增加,部门名称极不规范,但是其机构设置也随着环境与读者需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增加了许多含有信息社会化元素的部门,加强了学科分馆、特色馆藏建设与学科服务,出现了与图书馆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相关的部门,但是图书馆宣传推广、知识产权保护没有得到重视。在对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的三种模式。
  • 鲍劼, 李丕仕, 都平平, 朱世平, 邓志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有效的数据安全防护策略,以应对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数据安全威胁,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方法/手段]运用云存储、分级加密、大数据分析、WAF、RBAC等技术和生命周期理论,结合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从存储安全、网络安全、隐私泄露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论/结果]从数据云安全存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三方面提出多维、有效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 陆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长期以来图书馆围绕高校学科服务的参与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机制,使得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与学科相关数字资源未被充分发掘,也造成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低,不能达到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目的。[方法/过程]本文引用众筹思路,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构建学科服务和资源建设的动态协作机制。在构建学科相关数字资源动态采集平台的基础上,利用众筹的方式收集读者的原创性特色资源,以资源展示与构建互动机制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的空间,同时突出资源的原创性与特色性,将资源的应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结果/结论]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学科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将资源的动态性、时效性与特色性得到充分体现,实现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能够为高校读者的教学与科研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资源保障服务。
  • 张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以我国211高校图书馆为样本。研究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在办馆规模、水平、资源配置方式上的差异。研究表明,各高校图书馆差异较大,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办馆规模、资源配置方式和电子资源建设水平等方面。从高校发展水平、类型、区域经济发展和图书馆发展理念几个影响因素分析差异原因,并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提出电子资源建设的建议。
  • 董晓莉, 龙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采用合作保存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主流的数字资源保存合作模式,进而提出目前我国图书馆应采用的数字保存合作模式和资源存储方式,最后设计了图书馆基于OAIS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协作保存平台模型,并对该模型构成、运行模式以及主要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分析。相信本研究将对合作模式下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丁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数据使用统计是科学数据使用计量的重要构成,是科研学术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比三类数据使用计量的效果及应用难度,文章认为使用统计计量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在梳理研究现状基础上,文章分析数据使用统计的利益相关方,结合数据自身特点,总结流程,并重点阐述数据收集、规范、清洗、报告等关键流程问题,最后提出思考与建议。
  • 管理论坛

  • 李国秋, 范晓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研究团队的相关预研究,结合主题词、德温特手工代码、IPC分类号等方法,精心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检索策略,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平台上收集数据,对检索结果使用TDA软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从年度专利走势、主要技术领域、竞争机构专利分析等维度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专利一直在稳定增长,国外在专利布局方面都没有忽视在中国市场的专利申请,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强。
  • 孟韬, 王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户创新指利用用户知识而非企业自身知识进行的创新活动。厘清现有用户创新研究的重点文献与研究热点能够为企业经营以及学术研究提供重要思路,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落地。基于2006-2017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用户创新领域的6186篇文献,运用CitespaceV软件对该领域进行了时空、国家、引文关键词的可视化研究。研究表明: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中心地位;目前的研究主要来自信息科学以及商业领域;且相关研究集中在用户价值共创研究、众包项目协调管理研究、用户社群等几个方面;其中研究热点为社群知识管理、创新项目管理与维护等。
  • 筱雪, 胡琳悦, 王晓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目的]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开放程度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研究国外政府开放数据经验有助于对我国开放数据发展提供对策。[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法国政府开放数据政策和政府行为,阐述法国开放数据运行机制,并展示法国开放数据门户网站和数据应用案例,详细论述了法国开放数据发展现状和成果。[结论]结合我国开放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制定开放数据基本原则和政策,建立开放数据专门管理部门和运行机制,建设开放数据国家级门户网站。
  • 胡琨, 陈荣, 吉久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高校的专利表现出了显著的重数量、轻维持的特征,非商业化的专利申请动机被认为是主要原因,有必要进行深入挖掘。本文探讨了商业化动机的概念,采用计量学方法,讨论了中国所有高校及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3所高校的专利动机,并尝试主要以专利寿命为依据对商业化动机的强弱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中国高校的专利不但平均寿命较短,而且在年费补贴结束时有大量的专利集中失效,反映了非商业化的动机广泛存在。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引入针对商业化的考核项目是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李超, 周瑛, 周焕, 潘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情报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概述了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及情报分析的发展趋势,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情报分析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中归纳出基于知识、文献、组织、专家、认知心理学等10类传统情报分析方法并指出其局限性,对7类大数据背景下的情报分析方法及常用情报分析软件进行了分类探讨。
  • 综述·述评

  • 付伟, 于长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对数据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数据确权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关键。该文从数据权属构成、数据产权、数据主权、数据人格权等四个研究视角,对国内外数据权属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认为数据主权从根本上讲不是一个权属问题,而是一个技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对数据的控制和分析能力;国内在数据产权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制约了数据产业发展;同时,国内尚未充分认识到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对于维护数据主权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王倩倩, 潘雪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商品评论对于消费者决策以及商家收集反馈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如何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是深化网络商品评论的关键问题。对近年来发表的国际权威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关键词聚类以“数据流”、“信息流”、“知识流”为主线,深入解析网络商品评论的研究进展,并提炼出网络商品评论研究的焦点和重心,归纳出“评论传播”、“评论挖掘”、“评论使用”、“评论评估”四个层面的研究单元,并提出未来可在弹幕评论、图片挖掘、协同购物、评估分类等领域展开更多的研究。
  • 王淼, 孙红蕾, 郑建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6年12月25日公布,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保障法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持续升温。回顾近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发展脉络,本文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范围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与社会数字文化治理两大研究视角,总结概括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研究的总体发展,归纳其研究特点,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